9月6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8月试结算最后一期运行日报。这标志着全月现货结算试运行正式结束。看起来不平衡资金在广东消失了。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只是广东把头埋在土里视而不见的“鸵鸟做法”。市场化机组事实上承担了所有的经济责任。作为典型的“两部制”市场,广东与山东一样面临着市场电量和非市场化电量的不匹配导致的双
9月6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8月试结算最后一期运行日报。这标志着全月现货结算试运行正式结束。
看起来不平衡资金在广东消失了。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只是广东把头埋在土里视而不见的“鸵鸟做法”。市场化机组事实上承担了所有的经济责任。
作为典型的“两部制”市场,广东与山东一样面临着市场电量和非市场化电量的不匹配导致的双轨制的电力市场不平衡资金的问题。山东此前的现货试结算中,仅4天就产生了近亿元的不平衡资金。
为了规避不平衡资金的问题,广东的解释是:采取了以用定发的方式,根据市场用户的用电量来确定市场发电量规模,市场发用电、计划发用电各自严格匹配,从而实现计划与市场的解耦。低谷局部时段基数出现负值,不会影响市场机组收益,也不会产生不平衡资金。
机组基数收益由每小时基数电量决定,基数价格为固定价,并不随时段变化,基数负的时段和基数正的时段其收益可以互相抵消,当机组全月基数总电量为正时,其基数电量收益不变。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8月基数电量为正,全月累计基数电量进度152%,超过基数计划电量52%。
“基数合约电量为负数的时候,一般肯定是负荷低谷,低谷时候市场价格肯定低,基数合约数量负的越多,就亏的越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能源》杂志“相当于市场机组白白拿钱出去,买那些高价电;而且这个高价的外来电不是电网出的钱,是市场机组出的钱”。
以8月8日的电价(上图)举个例子。现货电价在2时至4时出现了系统默认的最低结算电价0.07元/千瓦时,在下午15时至17时,出现了高电价,度电小时结算价格达到0.95至1元/千瓦时。从电力的时间价值上看,这两个时段的电力价值差了十倍。
如果在2时至4时,市场化用电高于了市场化发电,高于的部分电量由非市场化机组提供,每度电就将产生基准电价与现货电价差值,每度电0.38元的不平衡资金。而这个时候,采用负的基数电量做一个记录,不让它产生不平衡资金。
从8月8日的日前电价和实时电价偏离情况看,下午15时至17时,系统总用电超出预计较高,导致了日前和实时电价偏差过大。在这个时段,是有可能出现市场化发电超过市场化用电的情况的。这个时刻,市场化发电在兑现完自己的市场电量计划后,多余的电量应该按现货电价结算。
然而不是,按照本次试运行的基数电量以用定发的概念,这个时段再分给市场化机组正的基数电量计划,来对冲低谷时段负的电量计划。
“实际上就是市场化电量发用不平衡的时候,采用强制的电量交易代替了电力交易。不承认电力的时间价值,所以不平衡资金消失了。”一位电力行业内部人士对《能源》杂志说,“8月广东非市场化用电量大,可以抵消负基数电量部分。但是如果进行年度的长周期运行,市场化发电量和市场化用电量不平衡问题,也会暴露的。负的基数电量,到年底也是无法执行的。”
计划电量与市场电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值进行抵消,本身依然是电量交易的概念,没有反映出电力的时间价值。广东这一整个月的现货结算试运行,更多地是“掩盖”了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作者: 武魏楠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