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今年初埋下的伏笔终于被揭晓。近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官网公布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财建〔2020〕426号),明确了各类可再生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合理利用小时数、补贴电量以及补贴标准。今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今年初埋下的伏笔终于被揭晓。近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官网公布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财建〔2020〕426号),明确了各类可再生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合理利用小时数、补贴电量以及补贴标准。
今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提出对纳入补贴目录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将按合理利用小时数核定中央财政补贴额度。
进退两难的“抢装”
根据上述通知,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52000小时,年平均利用小时数(20年)为2600小时。这意味着项目即便“抢装”成功,也只有52000小时以内的电量能够获得中央财政补贴,对于利用小时数超过52000的项目,相比全电量补贴,项目收益很可能出现大幅下降。
对于进入补贴目录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其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项目容量×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补贴标准=(可再生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含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的上网电价)—当地燃煤发电上网基准价)/(1+适用增值税率)。
当可再生能源项目没有超过合理利用小时数时,按照实际发电量给予补贴,超出部分电量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20年后,生物质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无论项目是否达到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都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而是参与绿证交易。
根据“4号文”的要求,只有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在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才能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所以今年和明年是海上风电“抢装”的高峰期。
随着补贴政策的更新,以0.85元/千瓦时标杆电价进行前期论证和投资分析的“抢装”项目,如今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目前距离最后并网期限只有一年多的时间,部分“抢装”项目已经结束风机设备和工程施工招标,相继进入吊装阶段,在已经投入人力和财力的情况下,开发业主不会轻易退出,但由于国补大幅减少,部分项目存在投产即亏损的可能。
以福建福清某个海上风电项目为例,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万千瓦,总投资约60亿元,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约为3526小时。以20年的全生命周期测算,其利用小时数为70520小时,按照最新补贴政策,该项目合理利用小时数为52000小时,超出的18520小时(约55.56亿千瓦时)的电量将无法获得中央财政补贴,按照0.45元的度电补贴计算,该项目将在全生命周期内损失25亿元的补贴收益。
广东、福建和江苏是全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最为集中的三个省份,其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江苏近海大部分海域70米高度的风速超过7米/秒;广东沿海年平均风速在6—9米/秒;福建闽江口以南至厦门部分位于台湾海峡中部,受“狭管效应”影响,这片海域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大于8.5米/秒。
较大的平均风速带来比较高的平均利用小时,上述三个省份大部分抢装项目的年平均利用小时普遍高于2600小时,而按照最新的补贴政策,可利用小时数越高的项目,损失的补贴越多。
国补削减,谁来接补?
中央财政补贴削减以后,地方补贴和绿证交易是增加海上风电项目收益的两个途径,但相比之下,两者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且可能低于国补。
江苏和广东已经在研究省补政策。今年9月,江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一个论坛中表示,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风电产业未来发展问题,近期也在密集调研补贴退坡对产业带来的影响,不排除未来省里会推出一些相关政策。
有了解广东海上风电的人士对eo表示,广东的补贴政策还正在研究,尚未正式出台。同时他也指出,即使有省补,也将低于国补。
按照“补充通知”,对于纳入补贴目录的海上风电项目,所发电量超过补贴电量的部分,将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但绿证交易自2017年开市以来,绿证核发数量远超过购买数量。国家能源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443号(经济发展类28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截至2018年5月底,绿证累计核发数量达到2200万个,累计认购数量只有27190个,减少可再生能源补贴支出460万元。
不过上述答复函也提到,考虑到政策影响范围,目前仅试行了绿证自愿认购交易。下一步将配合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适时启动绿证强制交易。
“十四五”期间,陆上风电与光伏发电将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海上风电则在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就遭遇补贴额度收紧:存量项目在合理利用小时数的天花板下,收益可能下降;增量项目的国补额度又被规模庞大的“抢装”项目透支。新增项目不再享受国补,意味着产业链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降本增效。
可以预见的是,“抢装”过后,海上风电的平价之路将更加陡峭,但这也是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
作者:刘斌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