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取得了13项“第一”,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张家口的“金字招牌”。五年来, 我市创新建立了“四方协作”机制,在全国第一个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 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 在全国第一个制定
“十三五”以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取得了13项“第一”,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张家口的“金字招牌”。
五年来, 我市创新建立了“四方协作”机制,在全国第一个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 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 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氢能项目审批和支持政策, 为加速国内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深化了 “可再生能源+脱贫攻坚”商业模式, 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35.9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列入中科院先导A专项的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容量全球第一。
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764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约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其中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232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在可再生能源智能化输出方面, 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创12项世界第一,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世界级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雄安新区第一条特高压清洁能源通道—张北至雄安新区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顺利投运,“河北两翼” 绿电通道成功打通; 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规模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 为构建可再生能源应用多元化发展格局, 张家口建成国内第一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河北建投沽源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亿华通在示范区投运全国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半自动化生产线;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化运行数量全国第一。同时,冬奥核心区“双环网+双辐射”的电网结构已经投运,涉奥场馆绿电交易顺利开展, 将在奥运史上第一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
作者:王宁 杨坤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