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泗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天岗湖上遍布一排排充满韵律的光伏电板,似一片蔚蓝色的海洋。江苏省目前形成了从硅料提取、硅锭制备、电池生产到系统应用于一体的完整光伏产业链,不仅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重点光伏制造企业,而且包括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下调、光伏平价上网等在内的一系列能源行业积极变化也由江苏推动诞生。一路走来并非
在江苏泗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天岗湖上遍布一排排充满韵律的光伏电板,似一片蔚蓝色的海洋。
江苏省目前形成了从硅料提取、硅锭制备、电池生产到系统应用于一体的完整光伏产业链,不仅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重点光伏制造企业,而且包括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下调、光伏平价上网等在内的一系列能源行业积极变化也由江苏推动诞生。
一路走来并非坦途。2018年光伏补贴退坡,给行业抹上一片阴霾。但技术的大爆发迎来柳暗花明,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真正实现了平价。日前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产业未来可期。
光伏走过的平价之路,也是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退补
扩产降本转向技术致胜
“当时觉得平价根本做不了,没想到今天发展这么好。”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公司总经理胡煜告诉记者,光伏从2005年起逐渐发展起来,江苏入局较早,“我们大楼2007年做了屋顶光伏,当时造价很高,一瓦40元,现在只要3元,当时硅片都要24元,现在几毛钱”。
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公司发展部相关负责人陈国年介绍,从2009年以来,江苏光伏装机年均增长138.4%,截至2020年11月底,江苏省光伏装机已经达到1671万千瓦。
2008年,江苏一批光伏企业集中上市,逐渐搭建起了全国最全的光伏产业链条。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告诉记者,一个产业起来了,就需要很多供应商,仅江苏扬中一个小镇就有几千家配件商,“配套发展快,人才集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胡煜介绍,当时江苏光伏企业多、规模大,“开始是补贴驱动,然后每年逐渐退补,而企业的动力就是必须要把成本降下来,厂家间你追我赶,各有优势,技术一直在进步”。
能建江苏电力院新能源工程公司电气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海华介绍,2019年,电池技术刷新了效率纪录;叠瓦和半片技术受到市场青睐,组件功率大幅提升。技术创新百花齐放,光伏企业不断刷新电池端、组件端的功率、效率等性能输出,传统扩产降本的竞争模式转向了技术致胜的博弈。
趋势
政策引领转向需求驱动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光伏的度电成本已经下降到十年前的30%以下。”施新春告诉记者,从2019年起,越来越多的光伏平价项目开工,集中式光伏已经走完了平价前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光伏发电将迎来平价上网元年”。
施新春指出,除了光伏,陆上风电也摆脱了补贴限制,走上了平价之路。我国提出,2030年将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新增装机预期较“十三五”期间增长50%以上。
与此同时,光热、储能、氢能等虽短期内不具备经济性,但也逐渐步入了降本的快车道。
在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到近10万辆,占全省的2/3,全国的8%,充电场景也随之不断拓展。“新能源车好比移动的充电宝,车主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放电,既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也平衡了电网负荷。”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江苏常熟,重塑科技常熟产业化基地去年投产,基地将成为具备强大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基地,有望进一步缓解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卡脖子”难题。
“这是重塑科技最新一代的60—110kW中、高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包括钢铁运输、城际高速物流、专线货运、渣运、市政服务等多种场景,做到零碳排的同时历经长时间运行、高负载率、持续高速等严苛工况验证。”在江苏基地展厅,重塑科技江苏生产部经理顾锦君向记者介绍。
“摆脱补贴的依赖性,实现市场化的驱动,尤其是技术驱动和应用场景的驱动,是必然的趋势。”胡煜认为,不可否认补贴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初期发展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来说,“丢掉补贴‘拐杖’意味着电价政策调整带来的产业波动可以避免,产业成长环境得以改善,产业发展节奏更有预期。”
未来
方向明确还有问题待解
“平价是一座高峰,无疑光伏已经迈了过去。接下来无论是海上风电还是氢能,都必须要迈过去,迈过去才有未来。”施新春说。
2021年,新增投产海上风电项目将不再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平价条件下,海上风电也要面临光伏曾经走过的发展调整期。在江苏,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年利用小时数高、发电量高,是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海上风电是跟着大项目走的,在带动产业链集聚方面能量很强。”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风电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鹏介绍,叶片、塔筒这些部件都非常大件,考虑到成本和物流,需要就近进场,“一个海上风电大项目启动了,能带动就近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在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洋口港以北地区,三峡新能源的两个海上风电场和中广核的海上风电场一字排开,矗立在蔚蓝的黄海之中。三个项目装机分别为400、300、400MW,目前电源本体及配套送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海上风电是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现在成本非常高。”胡煜说,当前江苏、广东等沿海城市纷纷出台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近海资源基本被锁定,未来必将走向远海,但是目前材料成本高、海上施工成本高等问题仍需解决,海上风电的储能、输电特别是远海输电技术也不够成熟。
当前,短时间内装机总量大幅提升带来更多希望的同时,也让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成了未来相关领域发展的“拦路虎”。
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水新处处长雷震介绍,江苏光伏装机67%分布在苏中苏北地区,只有33%的分布在苏南地区,风电也同样如此。布局大多在苏北,但负荷中心在苏南,一江之隔,阻碍了“北电南送”,从而产生消纳瓶颈,“如果过江通道堵塞,电网压力就会非常大。”此外,风光发电不具备调峰能力,如何有效缓解电力平衡及调峰矛盾,拓展清洁能源消纳空间也是同样重要的课题。
“对于新能源而言,平价是起点,并非终点。”施新春说。
建言湾区
广东新能源产业集聚仍有提速空间
2020年出台的《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以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布局重大工程建设为支撑,以推动产业高效协同集聚发展为落脚点,区分新能源产业不同领域发展水平,分层分类发力,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其中,“海上风电领跑工程”“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被列为我省未来5年的“重中之重”。
虽然江苏的光伏产业发展走在了前面,广东在海上风电、氢能等产业的布局并未落于人后。
说起江苏的经验,胡煜认为,首先,规划布局早;其次,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第三,拥有强劲的市场需求;第四是落实相关的产业政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等;第五,用好了丰富的科研资源,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人才对新能源发展贡献很大。
施新春建议,广东新能源方面工业基础不强,应当加大对外来整机等相关产业基础企业的引进,加快整体配套设施建设,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快速集聚。
作者:刘倩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