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中国新能源(3.920, -0.01, -0.25%)产业新一轮投资开启,列入多地“十四五”规划。业内预计未来10年要新增12亿千瓦以上的太阳能(7.130, -0.04, -0.56%)和风电,将带来12万亿元的巨大市场。新能源快速增长需要平衡速度与质量,新能源消纳始终是个关键点。专家分析,实现新能源高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中国新能源(3.920, -0.01, -0.25%)产业新一轮投资开启,列入多地“十四五”规划。业内预计未来10年要新增12亿千瓦以上的太阳能(7.130, -0.04, -0.56%)和风电,将带来12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新能源快速增长需要平衡速度与质量,新能源消纳始终是个关键点。专家分析,实现新能源高效消纳,既要远期规划,又要有运行优化;既要技术驱动,也需要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配合。
12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中国来说是极大挑战,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产业机遇。
新能源产业的新一轮投资迎来产业基金的助力。1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新、中国东方联合发起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协议在北京签署。该基金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风电、光伏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技术项目。
该笔基金投资运作后,预计将撬动约500亿元的资金流向新能源产业,可促使超过600万千瓦的风电、光伏项目落地。
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日前表示,我国未来10年要新增12亿千瓦以上的太阳能和风电,平均算一下,1千瓦大约是1万元投资,12亿千瓦装机就将带来12万亿元的巨大市场。这个新能源大市场,将为新时代创新驱动提供广阔空间。
钱智民分析,新能源的发、储、输、配、售、用与智能产业、信息产业融合,既为上下游产业链升级赋能,更为国内大市场大循环提供基础条件。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加速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国家能源安全,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强大动力。绿色智慧能源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柱,也是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能源行业既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行业,也是最有能力的践行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是能源低碳发展的主力军。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想要完成2060年“碳中和”目标,最关键的是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的改革、创新,提高清洁能源或零碳、低碳能源的占比。
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加大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为了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要非常大。未来10年之内,每年风能和太阳能装机都需要新增1亿千瓦左右。
近日,各省“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光伏、光+储能、水风光、光热等新能源被多个省份列入规划。梳理发现,西藏、陕西、甘肃(酒泉)等西北省份重点布局风光储等新能源;吉林、辽宁、河北、广东提出发展氢能、光伏等能源;山西、青海对光伏制造和发展提出了要求和规划;江苏、四川发展水光互补基地。
去年底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央企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华能集团等能源央企也纷纷公布了新能源发展规划。
三峡集团作为我国大型水力发电集团,明确在“十四五”时期及后续发展阶段,三峡集团将保持每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增装机规模,为碳排放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华能计划,到2025年发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
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祥喜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集团将加快“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发展,建设若干个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力度,参与“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开发,确保实现年均开工、投产“两个1500万+”目标。
业内分析,作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公司和最大的煤基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和实施路径,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这表明,中央定调之下,央企发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必会迎来大爆发。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一大批新能源项目协议在积极谋划、密集落地。1月21日,华能集团与福建漳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漳州投资1000亿元,引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入驻漳州,建设漳州外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能源基地和古雷开发区综合能源基地等。
1月9日,由中国能建东电二公司承建的金湖国润新能源银涂99兆瓦风电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万吨,对促进当地能源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消纳仍是关键
新能源快速增长需要平衡速度与质量,如何消纳仍是关键。“十四五”期间,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将从局部地区向全国扩展,且比例进一步提升,消纳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兼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琳认为,“十四五”时期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协调好中国特色的能源经济制度、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而新能源消纳始终是个关键点。
业内分析,我国新能源市场化消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方面的。比如,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有限。再如,现有储能装机量不足以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有力支撑。当前,电化学储能刚突破100万千瓦、抽水蓄能仅3000万千瓦,与我国20亿千瓦发电装机相比,系统调节能力仍显不足。
在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杨素看来,除了新能源占比提升、电力市场建设推进等情况外,保障性收购制度与新能源市场化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发用电计划放开,用电侧市场化电量比例最高将达到70%左右,这要求新能源进入市场,与保障性收购政策产生矛盾。
由此看来,新能源消纳涉及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多个环节,与发展方式、技术进步、市场机制以及政策措施等密切相关。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消纳和接入两个问题并存,要解决消纳问题,首先要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也就是新一代电力系统。”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在《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说。
加快跨省跨区电力通道的建设,能有效发挥大电网综合平衡的能力,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报告,我国资源富集区外送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跨区输电通道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35年区域电网间互联容量将增长至约4亿千瓦,全国互联电网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公开表示,中国能源行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未来高比例的变动性可再生能源不仅需要供应侧的调峰,而且需要整个系统更加具备灵活性,尤其是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灵活性。
作者: 祝嫣然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