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举办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代表国家能源局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李冶在致辞中指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初步考虑将重点采取“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用能方式转变、出台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相关政策、指导地方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四个方
3月18日,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举办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代表国家能源局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李冶在致辞中指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初步考虑将重点采取“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用能方式转变、出台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相关政策、指导地方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四个方面的举措,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工作。
以下为李冶致辞摘要:
去年9月,我国在国际上郑重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我国的上述重要宣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积极的响应。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
一是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十三五”以来,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低于3%的增幅,支撑了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20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至56.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15.9%,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
二是能源供给质量明显提升。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壮大。2020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了3.7亿、2.8亿和2.5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全面开展,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了约27%。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加快推进,清洁取暖率约达到65%。
三是能源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油气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日益完善,新能源、智慧能源快速发展,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四是能源国际合作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不断完善能源合作多边双边机制,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本周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初步考虑将重点采取以下四个方面举措,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工作。
一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智慧化升级,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水平。
二是推动用能方式的转变。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全社会节能。加快低碳技术应用,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要部门和行业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的电气化水平。
三是出台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相关政策。围绕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制定能源领域落实举措,围绕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任务出台配套政策。
四是指导地方落实节能减排任务。按照“十四五”规划工作的部署,指导地方编制好能源规划,推动地方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源消费总量等指标与国家目标衔接一致,压实地方碳减排责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
作者:牟思南 来源:环球网能源频道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