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广东需求侧响应不达预期

2021-06-09 06:14:43 太阳能发电网
广东省能源局近日对外通报,因经济复苏加速和持续高温,广东用电需求不断攀升。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广东出现了供电紧张情况。为缓解上述情况,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期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化需求响应系统公测和结算试运行工作的通知》,明确5月17日起进入需求响应交易结算试运行。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南方能源监管局去年联合发布的《广东省
广东省能源局近日对外通报,因经济复苏加速和持续高温,广东用电需求不断攀升。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广东出现了供电紧张情况。为缓解上述情况,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期发布《关于开展市场化需求响应系统公测和结算试运行工作的通知》,明确5月17日起进入需求响应交易结算试运行。

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南方能源监管局去年联合发布的《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削峰响应的收益区间为0-4.5元/千瓦时,费用由所有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用户分摊。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运行日报来看,需求侧响应用户参与度并不高。同样是用户付费、同等质量的电,为何现货市场最高价1元/千瓦时左右,需求侧响应可达4.5元/千瓦时?

用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需求侧响应,指用户在电价或奖励措施下改变消费习惯的行为。用户在负荷高峰期少用或不用电、负荷低谷期多用电,即可获得相应补贴,从而为电力系统减负。

中嘉能集团首席交易官张骥告诉记者,以5月16日日前出清结果来看,总中标容量约占需求容量的8%,出清价格达到最高价4.5元/千瓦时。“供需决定价格,愿意提供需求响应服务的用户少,价格自然触及‘天花板’。”

用户参与意愿为何不高?广东省某大工业用户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广东需求侧响应配合有序用电才执行得下去。如果企业被要求错峰生产,同一天可选择参加需求响应获得补贴。如果未被要求错峰生产,大多数企业是不会主动参与的。好比本来生产一天能赚10万,现在关一天获得1万补贴,大家自然兴趣不高。” 

张骥表示,现在的问题不是需求侧响应价格设置太低难以调动用户积极性,而是广东省需求侧响应和现货市场没有发挥协同效应,不利于需求响应政策的实施。

“同质不同价”现象突出

广东省某发电企业工作人员表示,需求响应通常可以参与容量、能量和辅助服务市场,与发电电源平等竞争。通常,用户削减的电量和电厂发出的电量是同质的,因此应该得到相同的待遇。目前国外市场都将需求响应与现货市场出清机制结合,一般不存在发电与需求响应“同质不同价”的问题。“广东省是我国首个在运行现货市场期间加入需求响应的省份。由于需求响应参与度不高,需求响应的出清价常常为4.5元/千瓦时。与之相对照的是,高峰时段的现货市场只有0.6—0.8元/千瓦时。”

既然同质,那为何不放开现货市场发电侧报价上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场与金融实验室主任赵俊华指出,需求响应规模较小,即使支付4.5元/千瓦时对其他用户的电费冲击也不大。目前现货市场“天花板价”太低,对用户没有足够激励。“如果提高现货价格上限,那就是动了整个电能量市场的价格,影响太大,也不符合政府降电价的预期。”

政策研究人士刘某表示,从计划的角度来看,这种控制价格的想法完全合理,而且操作简单。“但从市场的角度看,扭曲的价格虽然可以降低用户的短期成本,维持部分售电公司的生存,却间接鼓励了更多的无效消费和冒险行为,人为制造了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用户的长远利益。如果大部分电量已经从中长期交易购买,那么现货市场中短时间的高电价对用户冲击不会太大。因此,不应该过于放大现货市场价格对最终用电成本的作用。”

关键是解决现货市场失灵

刘某指出,在电力市场中引入需求响应,本质上是对电力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措施。除了电力行业,其他市场并没有向减少消费的用户付费的先例。“如果需求响应是对现货市场失灵的补救,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纠正现货市场的价格失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政府一方面想维持现货市场的低价,维护和鼓励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又要鼓励用户削减用电量。这显然是一种自我矛盾的处理方式。”

刘某建议,解决供需紧张的问题无非增加供给或减少需求。短时间内,既可以通过增加外购电和“有序用电”等计划手段人为地平衡供需,也可以通过市场友好的方式鼓励供给和削减需求。“长期来看,解决供需紧张需要有效的规划和准确的市场信号,让供方和用户在价格指引下有效地调整投资和合理地安排用电,现货市场的作用恰恰是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


作者:赵紫原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