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之都:巨头扎堆忙扩产,光伏前景有多光明?

2021-12-16 22:15:03 太阳能发电网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年之前,欧阳修游览滁州之后,写下了传颂至今的名篇《醉翁亭记》。如今的安徽滁州,不仅仅是山水之美。四通八达的公路与高速铁路,星罗棋布的光伏工厂,热闹非凡的生产场景,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年之前,欧阳修游览滁州之后,写下了传颂至今的名篇《醉翁亭记》。

如今的安徽滁州,不仅仅是山水之美。四通八达的公路与高速铁路,星罗棋布的光伏工厂,热闹非凡的生产场景,将这座独具丰厚石英砂资源的古城,带进了新能源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快车道。

初冬,滁州已有寒意,但安徽英发德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英发德盛”)一片繁忙。“一直满产,订单早早排到了年底。”英发德盛总经理陈龙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英发德盛的太阳能电池片厂位于滁州下辖天长市,无尘车间内,全系列国产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高速运转,AGV智能运输车繁忙而有序地穿梭。

这是“光伏之都”滁州新气象的一个缩影。

依托当地百亿吨石英砂资源,滁州已培育出千亿光伏产业群,覆盖了石英砂、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完整产业链条,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东方日升等光伏巨头纷纷将核心基地布局于此。

在这里,可以感触到光伏产业的冷暖变化与产业趋向。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光伏产业链上下游正加速聚集与抱团,以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他们不畏硅料之高价,开足马力生产。在他们看来,伴随硅料新增产能在明年陆续释放,光伏原材料价格迎来可观的降幅是大概率事件,这将有效激发光伏行业总体需求,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良性循环。“下游盈利能力将获得复苏。”

扩产火爆:

“光伏之都”扎堆上马大项目

一方面,光伏巨无霸火热扎堆;一方面,新建、扩产势头格外红火。“这是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从各自为战变为集聚发展,既能降低配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协同发展。”

“可以说,我们这是隆基股份除总部之外最大的基地了。”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滁州隆基乐叶”)副总经理陆顺书介绍道。

记者在滁州隆基乐叶的生产车间看到,电池片焊接、模板裁切、耐压测试等光伏组件生产线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工人只需要在屏幕上操作即可。

目前,在一期、二期基础上,滁州隆基乐叶正考虑继续加大投资。

在光伏行业,隆基股份一方面极有产业号召力,另一方面对成本核算极为考究。一位光伏产业人士笑称:“隆基股份选在哪,光伏产业链其他企业基本就跟到哪。”

此言不虚。

就在滁州隆基乐叶厂区对面,光伏胶膜全球龙头福斯特刚刚把新基地落户于此。“奔着隆基股份来的,大客户在哪,我们就在哪。”福斯特(滁州)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滁州福斯特”)总经理许伟直言。

滁州福斯特为福斯特全资子公司,也将成为福斯特总部之外最大的基地。“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建设,同时,投产产能正在稳步爬坡。”许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滁州福斯特的光伏胶膜一期工程2020年7月开工,一号车间已于今年6月投产,二号车间部分产线将于今年底投产。二期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计划于2024年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光伏胶膜产能可达5亿平方米,年产值约50亿元。

在滁州当地,一方面,光伏巨无霸火热扎堆;一方面,新建、扩产势头格外红火。

“这是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从各自为战变为集聚发展,既能降低配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协同发展。”许伟表示,“新建、扩产说明光伏龙头企业充满干劲与信心。”

在滁州市来安县,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下称“滁州晶科能源”)基地热火朝天,其总投资110亿元的20GW太阳能组件项目正在边生产边建设中。据介绍,今年9月,滁州晶科能源一期10GW全部建成投产;二期10GW项目正在谋划中。

“确实,光伏产业集群之后优势更大,福莱特、福斯特的基地都在附近。”滁州晶科能源运营总监刘继丰表示。

滁州晶科能源隶属于2010年在美上市的光伏巨头——晶科能源,晶科能源拥有垂直一体化的产能,截至2021年6月30日拉晶产能达到约25.6GW、电池片产能达到约17.6GW,组件产能达到约28.4GW。

“滁州晶科能源已经成为晶科能源本部之外投资并生产规模最大的项目。”刘继丰表示。

不光光伏组件、电池片、光伏胶膜产业建设火热,光伏玻璃扩产更是不甘落后。

今年3月,福莱特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下称“安徽福莱特”)总投资约58亿元建设6座日熔化量1200吨光伏组件玻璃项目。该项目分为两个项目实施,其中项目二由安徽福莱特投资约38亿元在滁州市凤阳县建设4座日熔化量1200吨光伏组件玻璃及配套加工生产线。

“我们的主要客户就是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安徽福莱特总经理潘荣观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的光伏玻璃产能已经占到集团总部的一半以上。

“产能大幅增加后,我们相信届时优质产品的供求关系还是平衡的。”潘荣观对此充满信心。

排产稳增:

光伏龙头订单饱满

临近年底,光伏中下游龙头企业排产“稳中有升”,有的企业订单甚至火爆起来。“光伏行业是绝对的朝阳行业,扩大规模和抢占份额机不可失。”

走访滁州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发现,不光当地新项目建设火爆,龙头企业排产也是稳中有升。

“目前,我们生产大尺寸电池片为主,182电池片尤为火爆。”英发德盛总经理陈龙表示。据介绍,大尺寸电池片成本更低,有助于推动光伏发电单位成本进一步下降。

英发德盛隶属于英发集团,承建了英发集团7.5GW大尺寸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项目总投资55亿元,是滁州市“六稳”重点项目之一。据介绍,其一期采用投资经济性最好的PERCSE技术,今年3月,一期首片210尺寸电池片正式下线,目前9条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运行,年产能可达4GW。后期预留PERC+及N型TOPCON光伏技术路线变革空间,二期规划HIT光伏技术。

作为光伏电池片环节的代表企业之一,英发德盛的上游供应商包括隆基股份、中环股份这样的硅片巨头,其下游则面向隆基股份、东方日升、晶科能源等光伏组件巨头,是光伏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今年投产后一直供不应求,客户催着发货。”陈龙介绍说。

今年来,硅料等光伏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等光伏中下游带来了较大压力。不过,临近年底,光伏中下游龙头企业排产“稳中有升”,有的企业订单甚至火爆起来。

“光伏行业是绝对的朝阳行业。大家都明白,目前原材料涨跌是阶段性的,毛利率高低也是阶段性的。对龙头企业来说,扩大规模和抢占份额机不可失。”一家光伏产业链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直接面对光伏电站等终端需求的光伏组件龙头可能更能感知行业冷暖。“我们这几个月都是满产,从订单和排产计划来看,未来也将是满产。”滁州晶科能源运营总监刘继丰向记者表示,“尽管原材料涨价比较厉害,但对我们排产并没有影响。接近年底,国内订单慢慢多起来。”

滁州隆基乐叶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二期项目主做182大尺寸产品,前几个月开工率到过100%,由于前段硅料再度涨价,开工率一度降至90%左右。“我们一直以销定产,以出口海外为主。由于近期市场价格变动较大,我们将订单周期缩短到半个月。原材料价格高,我们就降低了一些生产产能,库存基本上就销售一空。”

实际上,来自国内光伏电站的订单很多,“订单做不完,核心是谈价格。今年12月量有比较明显增加。”该人士说。




作者:夏子航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