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硅料2022年总量供应充足,四季度放量较大
2022年上半年陆续投产,其中第一季度会新增产能 15 万吨,第二季度的新增产能 6.4 万吨,第三季度 39万吨,第四季度还有 14万吨。到了年底产能会从年初的 52 万吨增加到年底的126万吨,这个增量还是还比较大的。产量方面,因为都是成熟企业,建设周期把握得比较
1、硅料2022年总量供应充足,四季度放量较大
2022年上半年陆续投产,其中第一季度会新增产能 15 万吨,第二季度的新增产能 6.4 万吨,第三季度 39万吨,第四季度还有 14万吨。到了年底产能会从年初的 52 万吨增加到年底的126万吨,这个增量还是还比较大的。产量方面,因为都是成熟企业,建设周期把握得比较好,一季度国内产量15.9万吨,二季度预计能实现是 18万吨。三季度和四季度还是维持原来的预期,三季度21万吨,四季度增加较多,放开生产约 27 万吨,全年会比去年增加 30 万吨,总量突破 80 万吨。
2、新疆目前硅料产量最大,但增量逐渐向内蒙转移
整个供应分区域看,主要量比较大的是新疆。但是从2022年开始,增量会逐步往内蒙古转移。新疆的产量在2021年占了55.4%,那么2022年它应该就会降到44.9%,然后到了2023年比例会降到35.5%。内蒙从2021年的产量占比13.2%会增加到2022年的15.6%,2023年会达到24.5%,大概占了1/4。当然还有乐山、西宁、宁夏,还有陕西那一带,还有一些甘肃的新项目,这是整个区域的分布。
3、价格走势具体难精准预测,四季度有望下调
价格不易预测,经过了这几年,尤其从 2021 年开始价格的走势颠覆了一些经济学的常识,即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走向。多晶硅的供应比较特殊,多晶硅的交易是结构性的,现在多晶硅交易主要是国内的6家和国外的2家,共8家多晶硅企业。这8 家企业中跟下游的大概七八家企业包括有硅片的,也有电池组件的企业之间长单交易。而能供应零售市场的供应量一直不足,去年每个月大概就只有五六千吨,但是需求却是一直很大。所以多晶硅现在的价格实际上是由零售这块的交易来决定的,因为长期供不应求,零售交易每周都在推动价格的上升。2022年特别是到第四季度,供应的增量确实会比较大,那时价格有望下调,但预期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4、多晶硅旧有产能淘汰量并不多,大约10-20万吨
这一轮的淘汰应该比较惨烈。现有的这些企业产线,假设哪一天多晶硅价格已经降到 10 万以下。那么这时候现有的企业,他一些老产能可能就会停下来,因为他的老产能的成本确实比新的产能价格一吨会多个一两万块钱。但老的产线量不太多,现有的企业当中可以淘汰掉的产线也就10-20万吨,2022年年底126万吨产能中,现有的淘汰掉也就10-20万吨。加上2023年能投产的225万吨会再增加100万吨上来,马上会淘汰掉的老产能也就20万吨左右,明年新老企业扩产,各方面成本控制能力、品质,能满足下游需求,包括高效电池,供N型的料都比较成熟了。
5、三氯氢硅供应紧张主要因为新项目投产
三氯氢硅一般在系统里面的配比是 20:1,也就是说 1 万吨的多晶硅企业要配的氢化的处理能力要配 20 万吨的装置。当然不是说要按这么大比例垫料,只是多晶硅企业新的生产线投产时一部分的垫料,机械安装竣工后开始调试,调试的时候管道上要走料,走料就要垫料,三氯氢硅要垫进去。现有的企业垫料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原来产线上的三氯氢硅进行调试。企业异地扩建解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外购,另外一种把原来基地拉一点过去。三氯氢硅供应紧张主要还是因为新项目投产,不管是老企业投产还是新项目投产,在三氯氢硅补充的话要去企业外补充,确实这块有一定的量。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多晶硅价格很高,利润太高了,料不足的时候,还是愿意去外购一些产品补充进来,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利润较厚,产量提升,去年很多企业全年产量超过设计产能,三氯氢硅紧张主要因为这个。
2022 年已经过去小半年了,国内外光伏的需求持续火热。硅料今年上半年的价格并没有如去年市场预期般的那样进入下降通道,而是连涨了十几周,目前仍然处于上涨趋势当中,价格不断创新高,市场也调低了对今年年内硅料降价幅度的预期。
所以今年硅料仍然是市场最关注的一个环节,目前海内外的光伏装机的需求都在加速。所以大家也会疑问今年三四季度硅料价格还能不能降?顶在哪里?供应情况如何?
今天带着各种疑问,见智研究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老师来为我们做一个解答。
今年硅料总产能大概能有多少?新进入者最近也是比较多,明后年的产能规模大概是什么样呢?请吕老师给我们解答一下。
吕锦标:
扩产的项目都是现有企业做出来的贡献,这些项目都是去年开始建设的。今年上半年陆续投产,其中第一季度会新增产能 15 万吨,第二季度的新增产能 6.4 万吨,第三季度 39万吨,第四季度还有 14万吨。到了年底产能会从今年年初的 52 万吨增加到年底的126万吨,这个增量还是还比较大的。
从产量的释放情况,因为都是成熟企业,建设周期把握得比较好。一季度国内产量15.9万吨,二季度的我们原来想的是 17 万吨,现在看来能够实现是 18万吨。三季度和四季度还是维持原来的预期,三季度21万吨,四季度增加较多,如果说放开生产的话是 27 万吨,那全年会比去年增加 30 万吨,总量突破 80 万吨。
今年是通威的贡献比较大,整个的产量应该能够超过 20 万吨。协鑫的产量会增加个5 万多吨。还有新特、大全、东方希望,今年的产量会比去年增加 3.5-3.8万吨。亚洲硅业今年有两个投产项目两个,会增加 2 万吨。基本上是比去年增加90%。还有一家青海丽豪是新的企业,今年三季度也会投产,有一些量。
明年的话,现有的5家企业增量还是比较多,还会有7家新的企业。明年底的产能能达到 225 万吨。产量的话能够达到 146 万吨,今年 82 万吨,明年 146 万吨。
进口现在就是两家企业我们还是维持一年进到中国来大概 10 万吨,今年可能会稍微少一点,少的原因是个别项目疫情原因,检修之类,另外还有些硅片产能外移,这样会导致有些国外的料放到外面加工,就会少一点,今年我们预计 8.8 万吨。国外的扩产还是比较少,只有 OCI 宣布扩了个 6.5 万吨,这个项目现在没有太多的进展基本上我们现在还看不到他会对明年产量的贡献。
所以多晶硅的供应量跟终端的装机需求量之间总体紧平衡的情况下,在今年一季度开始,已经缓解了。全年来看,全年的供应量有91万吨,折算成光伏的产量可以生产 350 GW的硅片电池组件。全球今年的装机量的预测大概在250GW,所以还是有相当多的余量。大概有 100GW可以分布在各个环节。从下游的应用端来看硅料全年总量上还是供应平衡,而且相对有余量。尤其是到了第四季度,增量比较大,因为将近40万吨在第三季度投产,四季度的话产量会达到 27 万吨。
特别是到了 12 月份的时候,单月的供应量会超过 10 万吨。那么十万吨什么概念? 10 万吨就是 40 GW。明年的量更大了,如果项目都敞开生产,国内产量能达到146万吨,加上进口共156万吨,全年来可以生产 600 GW光伏产品,但是装机的需求不会有这么高。所以明年的供应会有大的剩余。
今年的供应会不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到实际情况的真正放量,以及国内不同的产地构成的供应情况分别都是如何呢?
吕锦标:
我把整个供应分到各个区域来看,主要量比较大的就是新疆了。但是从今年开始,逐步的这个增量会往内蒙古转移。新疆的产量在去年占了55.4%,那么今年它应该就会降到44.9%,然后到了明年比例会降到35.5%。虽然说今年和明年新疆这个地方的产能还是有增加的,但是其他地方增加的更多,其中内蒙这一块就增加比较大,内蒙原来的量不大,只是几个小的企业。那么从今年开始,内蒙这块的项目就比较多了。内蒙这一块从去年的产量占比13.2%会增加到今年的15.6%,明年会达到24.5%,大概占了1/4。当然还有乐山、西宁、宁夏,还有陕西那一带,还有一些甘肃的新项目,这是整个区域的分布。
那么从今年的情况看,今年这个 80 万吨的产量谁贡献的呢?主要都是我们国内的五家主要企业,通威、协鑫,特变、大全,东方希望,还有亚洲硅业,主要是这几家的贡献。
那么这几家的项目的扩产包括从这个建设期的把握情况,还有包括投产以后迅速的达产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从一季度看到二季度,尤其我们看到二季度的时候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所以这一块来讲,会看到他的供应的超预期,不如预期因素今年预计很少。
比如说疫情目前来讲对国外的企业好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国内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对多晶硅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影响。那么对硅料的供应的这一块相关情况,也没有太多影响。工业硅供应这块也没有什么影响。电的这块还是充足的,但有个别的地方可能说电价稍微一些小的调整,但现在的利润都很高,所以大家都是放开了生产,然后上半年的情况看气候各方面也都还不错。
还有一个就是新扩产的项目,新扩产的时候项目有一个三氯氢硅的垫料。那么这一块的话是现有的项目扩产,那么现有项目扩产的时候,它的三氯氢硅的垫料基本上可以用原来的装置来垫,所以也都不要外购,所以这个方面的话都不会受什么影响。
当然现在下去就是进入了夏季,比较高温。多晶硅企业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里面的高温高压这一块还是要注意安全的问题。从我们现在的整个情况看的话,主要的企业这么多年来也都经历了风雨,有时候出现一些事故的时候,我觉得处置起来应该来讲都很有经验,能够迅速做切割。
当然我们这么多年做了万吨项目,这块应该来讲安全的隔离这块也做得不错,实际在处置起来的时候也显示出来了,每条线之间的不同装置不会去蔓延,就是控制的比较好。所以这一块的话大家还是也比较有经验,就是这些安全的事故如果发生在有经验的企业的身上的话,总体来讲这个对供应的影响就是微乎其微。现在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说因为现在价格比较高,所以所有的企业都是能够超出预期的提供产品。我觉得这个不需要担忧,从供应这一块来讲,今年的情况看,只会超出大家的预期,不可能说低于大家的预期。
谢谢吕老师给我们的解答,去年和今年产业有很多新进入者在布局硅料,那么新进入者众多之后,是否会造成竞争格局的恶化呢?
吕锦标:
我们也看到新进入者比较多,当然更多的我觉得还是跟这个行业相关的。也有个别的从其他产业进来的,但是也都是相关的产业。我总体的看法是这样,这些新的进来以后是有利于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多晶硅产业之间的竞争,那么多晶硅产业竞争也有利于解决我们光伏产业这一块的这个原料的供应的问题。
我觉得总体来讲,是个良性的竞争,现有的企业已经不像十几年前想要扩一个多晶硅厂很难。经过十几年中国的这些光伏企业,尤其跟多晶硅企业配套的深度企业,建一个多晶硅厂已经可以做比较模块化。
而且新建的这些多晶硅企业,整个产线的效能都还比较高,都是5万吨起步的效率,各方面运行指标来看,涉及的指标各方面还是属于一类的。另外这些主要项目的团队和领军人物也都是在大的多晶硅企业做过副总,有的甚至都独立做过总经理,参与过万吨以上项目的建设运营,总体来讲的话,主要的新的七家企业项目,包括青海丽豪,新疆晶诺,宝丰能源的甘肃瓜州项目,江苏润阳在宁夏石水山的项目,合盛硅业在新疆乌鲁木齐的项目,上机数控,上机弘元在内蒙古包头项目,信义玻璃云南曲靖的项目。
当然项目还不止这七个,但我们预计其他一些新的项目可能在明年下半年之前投产的这个概率不是很大。当然现有的企业当中,内蒙东丽这个项目,项目规模1.2 万吨,那么现在原地的扩产4.8 万吨。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明年四季度之前应该能够投产,其他的我们就不去估计了。
我们判断新项目已经立项、拿到能耗指标、已经设计,甚至都已经开工了,主设备也定好了,班子各方面足以支撑项目完成他的建设及运行。这几个项目经过我们的考察,各方面条件都是具备的。现在国内主要设备企业的交付能力、设备的质量都能够达到要求。
总体来看,新项目投产后达产的时间可能会稍微拉长,但项目稳定下来后,相信成本、品质等各方面的竞争力还是比较良性的。从成本的控制来看,考虑到工业硅涨价以后的情况,现金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总成本大概在4-6万元的范围,基本上现有的企业都能达到。
新企业加入竞争后,有利于促进行业的发展。青海丽豪基本上与广东珠海的高景太阳能以及爱旭电池配套,他们的投资人之间有相当多的关联;新疆晶诺是从电解铝行业进来的,宝丰能源进入新能源领域后,在上游及下游都进行了相当多的布局。润阳在江苏已经做过比较大的电池项目;合盛硅业在工业硅、有机硅化工领域,从生产匹配度来看,业务匹配度较高。在人才方面,其7、8年前也做过1500多吨多晶硅的项目,具有一定人才储备,未来也想做光伏产品的项目;上机数控原来是做装备的,进入硅片是想往多晶硅做延伸;信义玻璃原本是给光伏行业提供玻璃的。
从动机上看,新进入企业并不是单纯往能赚钱的地方布局,通过我们的分析与跟踪,从他们宣布发起项目到进展的程度,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使到了明年以后,多晶硅面临过剩,但从整个新能源的发展角度来看,需要一定程度的竞争。
谢谢吕老师。刚刚我们也提到了成本问题,想再追问一下目前硅料的主流企业成本大概在什么位置?电耗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吕锦标:
在去年工业硅没有涨价之前,那时候工业硅1吨是1.5万元。做1吨多晶硅基本上需要 1.1 吨的工业硅,工业硅在成本的构成中比例上升,接近 30% 。工业硅的价格在去年上涨后,又有了一些回落。
从工业硅的成本情况看,主要是能源成本,提供给多晶硅生产的工业硅成本在1吨 2.5万元 的水平。原来企业的现金成本、生产成本及总成本在3-5万的范围,然而增加了工业硅的因素后,会增加 1 万左右的成本,总体在4-6万元的范围。当然不同的企业成本水平也不太一样,很多企业加大了投资强度,有新的装置和产能,现在1 万吨的多晶硅投资强度可以已经压到 7 个亿了,原来一般都要十几个亿。而同样的企业,不同的装置,成本也不太一样。几个主要的企业成本很相似,只差几千块。另外一个因素是它们之间的电价也会有几分钱的差距。
在新的企业中,从它们的区域布局、未来的电价、装备的投资强度折旧以及项目能耗来看,稳定下来以后,也会赶上老企业的成本水平。
感谢吕老师为我们详尽分析了成本构成。就今年市场最关注的硅料价格持续走高的状态,您怎么看?然后硅料价格接下来的走势是怎么样?什么时候会见顶,还请教您一下。
吕锦标:
价格不是太好预测,经过了这几年,尤其从 2021 年开始价格的走势颠覆了一些经济学的常识,即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走向。多晶硅的供应比较特殊,多晶硅的交易是结构性的,现在多晶硅交易主要是国内的6家和国外的2家,8家多晶硅企业。这8 家企业中跟下游的大概七八家下游的企业包括有硅片的,也有这个电池组件的这些企业他们之间长单交易。比如现在 6 月份来看,我们国内的企业跟进口这一块总的供应量一个月的交易就已经超过 7 万吨了。这其中85%左右, 6 万吨以上,都是在这些主要企业之间的长单交易。而且长单交易的,如6月分的排货量都是 5 月底或者最迟到 6 月初,就定好了。
所以这样剩下来的能供应零售市场的供应量一直不足,去年每个月大概就只有五六千吨,最近这段时间稍微增加一点,也就几千吨。但是需求却是一直很大。像一些没有长单的中小企业,他们硅料的需求量从去年开始基本都是在1-2万吨每个月。所以去年以来一直供不应求。所以多晶硅现在的价格实际上是由零售这块的交易来决定的,因为长期供不应求,零售交易每周都在推动价格的上升。等到月底的时候,要签长单协议的企业开始来定下一个月的交货量的价格了。那么就只能在已经涨上来的价格基础上来定价,下个月还是如此循环。所以说整个交易的价格就给零售这块带着往上走的。但从交易量来看,还是以长单的交易为主,所以这总体的平均价格就一直往上走。当然调整的时候也有,像去年 12 月份调整因为中小企业零售这块的交易的停产,去库存,价格就有所松动,松动也是零售这块松动的。
从总量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的产量,加上进口总量共 18 万吨,那个第二季度现在来看量也比较大。总体供应量来看,去对应的市场的装机需是绰绰有余的,并且是扣掉每一个环节比如硅片、电池组件等合理的周转库存,还是有余。但是价格仍然下不来。不是因为总体供求关系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零售交易这一块的供求关系一直得不到改善。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这个市场的需求今年是比去年增加了。去年 170 GW今年大家预计250 GW,增加量比较大。但是多晶硅的整体的供应量也一步步上来了。而且不存季节性的问题。从现在多晶硅放量的情况看,还是能跟上整个增长的进度。那当然价格也是会有调整。
我觉得今年,特别是到第四季度,供应的增量确实会比较大。第四季度国内的企业的产量能够增加到 27 万吨一个季度,加上进口的2 万多吨,那就将近 30 万吨。
这么大的量,尤其到了 12 月份,我们整个市场上单月的多晶硅的供应量就会超过 10 万吨。10万吨什么概念呢?基本上就是 40 GW一个月,我们现在的市场30 GW一个月都不到。如果按照刚才估计的 250 GW的今年总量,每个月就是 20 GW。但是硅料的供应量的可能会达到满足 40 GW。即使扣除 10 GW去作为各个环节的库存,也足够了。所以今年到了12月底的时候,总体上特别是组件这一块的库存应该会加大。
组件库存加大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最近这段时间可以看到组件的价格在上调,市场对组件价格的这个接受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组件价格上来以后,光伏电站的投入投资成本上升。这就会抑制整个市场的增长。很多项目就会往后推,好比去年的第四季度一样。往后推的情况,会导致到了年底大家就都要清库存。比如组件的库存肯定要清,降点价都要把它清掉。那这些降价清库存的信号往上传导到硅片到组件,尤其就首先会影响到零售交易这一块的需求。零售交易这块需求会减少,甚至像去年 12 月份零售这块的交易每个月每周的这个报价虽然是报了,但是其实基本没有实际的成交量那么价格就会往下调。
当然第四季度这种调整我觉得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如果幅度太大会影响到我们主要企业也就是签了长单协议的企业的运行。如果库存太高,资金占用太大,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周转。那又会出现所谓崩盘的情况。企业可能会把已经定下来的长单违约掉,不拿料了。而长单的企业拿料量都比较大。这种情况,我觉得可能会出现在明年。那等到多晶硅的库存越来越增大,就会引起比较大幅度的价格下调。
总体来讲,虽然我们很难真的去预测价格的情况,但是基本上的走势和主要的关键因素,就是刚才分享的这些。还有我们可以去观察它的走向的一个信号,比如像看组件的库存,看企业(上市公司)公布的情况,比如现在去观察第三季度的情况,等到了四季度,那大概就会看出一些迹象。
除了价格之外,现在市场也比较关心颗粒硅的技术。您怎么看目前颗粒硅技术的这个进展的情况,以及未来颗粒硅在整个硅料的占比大概能有多少呢?
吕锦标:
颗粒硅与改良西门子法,从两者工艺原理来看、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的话应该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硅烷流化床法是把三氯氢硅通过歧化完后,生产都硅烷以后,再来还原成多晶硅;而原来的棒状硅直接就把三氯氢硅去还原成棒状硅了,所以总体来讲的话很多工序是差不多的。
棒状硅尾气的产生主要是最后硅还原的时候;颗粒硅也产生很多尾气,主要就是它在歧化的时候,就是三氯氢硅转化成硅烷的时候,它也出现四氯化硅这样的尾气。所以这两个工艺都需要氢化的工艺。从现有的颗粒硅投产情况看,目前我们国内两家主要的企业从现在整个运行的稳定性情况看还是不错。
去年整个硅烷硫化床的产量在 1.5 万吨,占的比例是2.5%(比例是指国内的,未把国外的加进来,国外的都是棒状硅了)。今年这个比例就会上来,整个颗粒硅的国内产量应该能够达到 8.5 万吨。美国REC 1.8 万吨的颗粒硅的项目是被韩国的韩华收购了;韩国韩华收购后现在宣布要重启美国的颗粒硅项目,希望明年年底能够复产,后年能够达产,所以这个量不是太大。
所以我这里只拿国内的数据,现在多晶硅90%以上都是国内生产了,今年的颗粒硅产量占比大概会在 9.4%,明年可能会提高到18%,这几年下去基本上我觉得可能会到 25% , 1/4 的量差不多。因为现在来看颗粒硅扩产的企业也比较少,大量的扩产还是集中在比较稳定的改良西门子法。所以从今年的投产、现在的扩产、明年可能的一些扩产情况来看大概到2025 年基本上就是在 25% 的比例。
硅料上涨这段时间看硅片的价格没有怎么跟涨,硅片目前供需如何?
吕锦标:
硅片这块我们没有像多晶硅这样很详细的数据。多晶硅这块基本上我们可以做到全样本及时追踪每个月的产量,以及在生产运营当中的项目及扩产的项目。硅片这一块我们现在确实做不到。
我们主要观察几家主要的大企业,原有的三四家,包括就是原来以前自己内部供应的这些。整个的情况我们观察下来今年硅片的企业扩产比较多,新的投产、大的炉子投得比较多;这块我们观察总体来讲产能的利用率还是以料定产,有多少料就定多少的产能。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硅料的价格在高位、微幅上涨的过程中,硅片还没有大的调整,主要还是因为一季度、二季度硅片总的供应量不是太紧缺。
当然现在也看到基本上还是平衡,也就是说硅片企业除了预留给自己作为电池组件用以外,外售这块基本上也没有太多库存,基本上有多少多晶硅来都加工完,利润这块当然逐月会有一些压缩;总体终端这块还是比较顺畅,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就预计到今年的一季度是淡季不淡。到了二季度你看我们现在各方面的一些消息,国内、国外的市场都还比较顺畅,硅片的企业应该会压缩点利润,当然这个我刚才讲了大量的硅片企业从去年开始扩产,拉晶端都是大炉子了,也迅速地往切大片发展,切到 182 、 210, 尺寸越来越大了。
另外他们通过减薄这方面跟电池企业一起配合起来,这个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当然现在因为一年年的量确实比较大了,现在都是 200GW、300GW的产量出来,要整个配套的砂线等各方面降本,这块也是有一些贡献,所以这块总体来讲在比较良性的一个渠道。
坩埚石英砂是比较紧俏的,请问这个会不会对硅片的产能释放有很大的影响?
吕锦标:
这块确实部分影响到硅片的利润,但影响不了硅片的产量及产能利用率。从一季度、二季度的整个情况看的话这些硅片企业主要都还是以料定产,所以坩埚石英砂的供应它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之前三氯氢硅涨价也是比较多,它现在供需怎么样了?然后原材料的涨价对硅料的成本影响程度有多大呢?
吕锦标:
三氯氢硅一般在系统里面的配比是 20:1,也就是说 1 万吨的多晶硅企业要配的氢化的处理能力要配 20 万吨的装置。从装置的能力来看的话一般是这样配的。三氯氢硅主要是多晶硅企业新的生产线投产垫料,机械安装竣工后开始调试,调试的时候管道上要走料,走料就要垫料,三氯氢硅要垫进去。现有的企业垫料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原来产线上的这个三氯氢硅进行调试就可以了。企业异地扩建解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外购,另外一种把原来基地拉一点过去。
对新进入的企业,肯定就要外购了,但也不是 5 万吨的项目,一上来就要很多料。这个是一炉一炉开的,前面垫料十几万吨可以先开起来,因为一开起来尾气就出来,尾气出来就可以通过氢化来循环了。
稳定运行的项目,运行过程中会有些氯的损失,系统中也要补充一些三氯氢硅。三氯氢硅供应紧张主要还是因为新项目投产。不管是老企业投产还是新项目投产,在三氯氢硅补充的话要去企业外补充,确实这块有一定的量。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多晶硅价格很高,利润太高了这个料不足的时候,还是愿意去外购一些产品补充进来,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利润较厚,产量提升,去年很多企业全年产量超过设计产能,这里面就有这些因素,三氯氢硅紧张主要因为这个。现在这一块我觉得还是可预测的,新的项目也就那么几个,他们是倾向于去外购原料还是内部解决,能够算得出来。
新建的项目,基建一开始会迅速把罐区先做起来,把一些料存在这边。在生产运行的时候的尾气,没办法马上处理的时候,也要到这个罐区来过渡一下。开车的前期过程中,料倒来倒去也需要罐区来做。
所以三氯氢硅并不是市场想象很大的量。主要还是因为供应量相对于多晶硅不是太多。这一块主要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三氯氢硅涨价主要还是有他本身成本原因,因为工业硅涨价,三氯氢硅是用工业硅和氯化氢合成,工业硅的量也比较大。
三氯氢硅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这个您怎么理解?
吕锦标:
刚才所说的一次性消费品,也就是说我刚才讲的意思就是说他只是在开车的时候,就增加一点。我后面循环了,我不会去增加,为什么不去增加呢?三氯氢硅很贵,一吨要好几万。然后你看从改良西门子法的这个角度来讲,你生产这个一吨的多晶硅,成本这块加了一吨的三氯氢硅进来,就好几万的成本进来,这是不划算的。所以总体来讲稳定下来以后还是通过内部的循环。所以现在这种万吨级的多晶硅企业考验它的是什么?还是就是要把你的尾气四氯化硅充分的及时的转化成三氯氢硅,这个是你的核心,而你不需要说我还要就靠对外补充 三氯氢硅来生产这个多晶硅。所以从这个角度大家说三氯氢硅是一次性的。
多晶硅旧产能淘汰的速度如何?
吕锦标:
我觉得这一轮的淘汰应该比较惨烈。现有的这些企业产线,我们假设哪一天多晶硅价格已经降到 10 万以下。那么这个时候就现有的企业,他一些老产能可能就会就要停下来,因为他的老产能的成本确实比这个新的产能这个价格一吨会多个一两万块钱。这块我们观察下来量不多。
老的产线量不太多,现有的企业当中可以淘汰掉的产线也就一二十万吨,今年年底126万吨产能中,现有的淘汰掉也就10-20万吨。加上明年能投产的225万吨会再增加100万吨上来,马上会淘汰掉的老产能也就20万吨左右,明年新老企业扩产,各方面成本控制能力、品质,能满足下游需求,包括高价电池,N型都比较成熟。明年我们预测都放开来生产国内是146万吨,国际上进口10万吨,156万吨总体上是肯定多了,会体现在明年下半年,竞争比较激烈。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考验每个个体企业了,个体企业本身的资金周转能力,多晶硅的库存就要压货。
还有就是整个销售的这稳定性的问题,比如原来长单定得比较硬,或者说你长单签订的下游的对象也比较硬。他能够差不多消化掉你比较大部分的产量。主要,就考验这个东西。从成本的本身利润水平来看,差不了太多,大概一吨5000元以下的差距,但是大的差距不大,主要还是考验多晶硅企业自己的资金周转的能力。所以像这样的一些企业,只能就是把负荷压一点下来去调节自己的现金流,主要他竞争起来的时候我们觉得还是比较惨烈的,但是也只有这样的一个竞争的话,下游才会看到一个比较低的价格,甚至可以说比较合理的价格。
什么叫合理的价格呢?多晶硅企业,一吨卖十万块钱以下七八万块一吨、六七万块一吨。这个半年多来,我跟新进来的企业去交流,我觉得我对他们比较有信心的地方,就是说像这些企业家进来的时候,他考量这个项目的时候,他对这个问题还是考虑比较清楚。比如讲他们的可研,就不会说多晶硅一吨就卖二十几万,他没有做这样测算。多晶硅一吨就 8 万块钱,做可研的时候,这个项目下去的时候,投资的测算的时候就按这个来的。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比较清醒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清醒,到时候新旧企业新老产能之间的竞争应该来讲是非常惨烈的,不像上一轮之前大家成本水平之间的差距这确实会比较大一点。
组件价格什么时候就是能降下来?国内现在终端对组件价格接受程度是什么样的呢?
吕锦标:
这个有点超出我的专业。组建的价格谁来定呢?是电站的投资者来定的。不是说因为这个硅料价格涨了,所以组件价格就要卖得高,不是这样的。所以组件价格现在为什么能够从一块 8 调到一块9,然后甚至个别的像一些 N 型的双面;上周 N 型双面中标的价格也超过两块钱了。
这都是因为终端的需求,他有的项目他整个投资收益率我愿意下调一点,组件能够接受,那都是因为组件的供求关系还是比较良性的,所以它价格能够往上走,那什么时候能够降下来?我觉得也这个不取决于多晶硅价格的变化。我倾向于认为是组件价格变动了以后,要往下走的时候,它的价格才会往上传导,传到电池,然后传到硅片,然后从硅片再传到多晶硅。所以多晶硅的价格决定因素还是多晶硅这一块的供求关系。现在的供求关系是多晶硅的零售交易这一块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它的价格。它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只不过就说它是零售这一块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它的价格。
N 型硅料目前的进展情况,老师能跟我们说一说吗?
吕锦标:
N 型硅料其实就是硅料,只不过就是说品质上的要求可能会稍微高一点。从目前来看的话我们现在因为都是 P 型。 N 型 P 型其实就是硅料都一样的,只不过就是做硅片的时候,你掺硼还是掺磷的问题,所以是一样的。当然都是对硅料的金属含量杂质含量、总金属杂质这方面有他的要求。
我觉得目前来讲主流的 6 家企业包括进口的两家这个 8 家企业他们出来的硅料只要是致密料这一块,按照现有的工艺基本上做 N 型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有的企业说现在我们还是大量的靠进口的瓦克他们的料来做 N 型,那是因为习惯的问题。
我觉得现在对硅料的要求我觉得还是比较苛刻的,苛刻在哪里呢?因为现在都是拉晶,而且一拉就拉 4 米长,拉的都很粗。而且拉完了以后,还不是拉一根两根。现在都要拉八根九根,恨不得拉十根。拉到第 10 根的时候,这个还要求要品质,要符合。因为拉到第四根的时候,坩埚底料积攒的杂质量已经很大了。因为你在做硅片的时候,在拉晶的时候,是掺了东西的。杂志积攒的也比较多了。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大家对拉晶以后这个边皮料跟头尾料的这个利用基本上是 100% 都用掉了。这一块有多少呢?这块一根硅棒拉下来,这块的边角料就大概占30%。这么大的量都要利用起来,所以这样对原生的料要求就特别高,是比较苛刻的还是比较高。当然这个也需要,现在反正硅料这么贵。但是硅料价格降下来了,也应该是这个要求,行业在进步,整个我们要降低光伏的产品的成本的话,大家一起努力。但是就多晶硅企业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是比较成熟这一块的话就是说现在主要看 N 型的需求量了,现在量还是比较少。然后做 N 型的话从从拉晶开始,从拉晶开始到电池组件,特别是拉晶到电池还是很考验下游的一些技术的。所以这块我觉得供应没有问题。
作者:见智研究 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