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新能源,共谋新发展。日前,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指导,四川省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电投集团西南能源研究院、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四川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与会专家围绕四川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聚势新能源,共谋新发展。日前,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指导,四川省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电投集团西南能源研究院、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四川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与会专家围绕四川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四川省新能源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新业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提供坚强的能源战略。
构建体系
推动四川能源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四川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电投集团西南能源研究院董事长、总经理(院长)周庆葭表示,四川要创新开发模式,全面实施融合式大基地开发,结合四川实际,以“风光水火气”、抽蓄、共享储能等多形式电源为基础,充分融合陆域、水域开发,充分融合集中式、分布式资源,充分融合各种类型的供能和用户资源,在川内布局能源融合型大基地。
周庆葭建议,在电力负荷中心探索新的综合智慧零碳电厂能源解决方案。他呼吁允许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以负荷聚合商的身份参与市场,构建省域灵活调节负荷的资源池。对于目前四川已初步形成的成都市氢能产业集群、攀枝花市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周庆葭建议,依托四川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培育孵化氢能、储能、绿电转化等新兴能源产业,构建氢能完整产业链,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和绿电、绿氢、绿油气转化。同时,加强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赋能乡村振兴。
聚焦“双碳”
推动四川能源高质量前进
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认为,电氢耦合协调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雷宪章表示,提早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技术有助于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他建议建设主动式配电网、能源系统碳核算与碳监测技术、可再生能源耦合废水零排放电解制氢、液态有机氢载体储存氢等技术,依托技术创新和数字赋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谈及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路径,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执行董事王永平认为,要提升应对负荷高峰的电力质量及贡献度。电网提档升级,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消纳。新能源大基地也要实现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网源协同,共同促进新能源灵活高效输送和电力供应。同时,构建能源电力大数据支撑体系,探索四川特色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新升级
加快四川能源高质量转型
《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将新增风电600万千瓦左右。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的新增风电装机获批核准。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葛红兵建议,针对四川山地对风电机组带来的挑战,通过智能诊断预警、故障穿越、部件延寿控制等山地智慧风机技术,能有效减少机组停机,提升机组发电量;对于风电机组失速现象,通过湍流估计、风向预测偏航、智能失速检测技术,实现机组在山地复杂地形的稳定运行。
碳市场将助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四川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锦峰表示,四川省碳市场持续健康稳定运行,市场表现良好。四川鼓励碳金融创新,推出“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成产融对接,有效满足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需要。
针对推动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吴孟强认为,传统电力系统“以用定发”实现发电、用电平衡,而光伏、风力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需要在用电侧构建多元化、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积极推进“新能源+储能”体系建设,进一步构建分布式、安全可靠的虚拟电厂新型能源系统,以整合各种分布式能源。
在能源装备制造方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表示,作为能源装备企业,将聚焦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痛点,坚定三机式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之路,与企业、科研院所一起推进科技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合力填补国内空白,共同打造能源行业的科技创新高地。
作者:谢晔 沈婷 来源:中国电力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