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光伏电池组件深邃如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40余米高的监测平台犹如“海中灯塔”,傲立其间指引航程;百余种光伏和储能产品、技术“同台竞技”……
在有着“石油之城”“天然百湖之城”赞誉的东北大庆,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建设运营的全球首个国家级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现场,树起了清洁能源创新发展的“新地标”,传递出中国光伏、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最优解”。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储能等关键设备、产品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验室实验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但我国乃至全球对户外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及系统实际运行的专业性、系统性研究却较少,存在已建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无法有效评估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立足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光伏实证示范基地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让全球的光伏、储能主流技术及产品同台对比,通过对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光伏行业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研发及开展投资效益分析等提供详实的实测数据,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国家制定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赋能提效。
“大庆新能源资源禀赋优越,建设空间和条件较好,开发优势明显。”国家电投光伏(储能)产业创新中心光伏技术研发部主管李晓峰介绍,大庆涵盖了我国东北地区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其实证实验数据不仅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和推广价值。
据悉,《关于建设“百年油田(大庆)”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庆“到2025年实现新增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6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在大庆建设平台,有利于推进大庆市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百年油田(大庆)转型发展的重要接续产业。”国家电投黄河公司黑龙江黄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汪洋补充说。
2020年12月,首个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落地大庆。该平台建设分5期进行,总规模105万千瓦,同时规划建设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实证实验管理展示平台和大庆新能源科普馆3个辅助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研发、智慧、科教新高地。
建设运营成果丰硕
该平台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2021年11月启动运行,2022年1月开展实证实验工作。共布置6个实证实验区,分别为光伏组件实证实验区、逆变器实证实验区、支架实证实验区、储能产品实证实验区4个产品实证实验区,以及储能系统实证实验区、设备匹配实证实验区2个系统实证实验区,规划开展约640种实证实验方案。
国家电投光伏(储能)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检测与数据分析中心主管侯少攀表示,开展户外不同典型气候条件下的实证实验,能有效弥补现有实验室数据的局限性,填补行业户外实证空白,从而实现产品实证、技术实验、性能检测、质量认证、系统方案、创新实践、产业促进及国际合作8大功能。
目前,该平台已完成一、二期项目建设,一期实证实验方案161种,实证产品60种,涉及28个制造厂商;二期实证实验方案111种,实证产品73种,涉及30个制造厂商,基本涵盖光伏、储能行业的主流产品和具备推广应用的新产品。
平台重点开展高寒高纬度气候环境下光伏设备、储能产品及系统的户外实证研究,在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数据分析等各阶段开展技术交流会、方案论证会、专家咨询会,力求客观反映实证产品、实验方案在典型气候区的户外实际运行特性,与实验室数据、理论设计数据相互验证,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年,平台共形成高纬度、寒温带地区的265项实证实验对比数据,基于24种不同典型天气、不同应用场景分析维度,实时监测产品和系统的50余项性能参数,积累了气象、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系统等大量客观全面、科学精准的实验数据和结论。
今年7月13日,平台首个完整年度——2022年度数据成果发布会在大庆市举办,聚焦平台前期建设取得的良好实践,共享光伏、储能实证实验数据,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及实证研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作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独立于其他项目的实证实验平台,设置独立的运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日常运营管理不受市场主体干预,实证实验结果更加可靠精准。同时平台发电收益反哺实证实验,不断完善优化科研成果。”汪洋介绍。
据介绍,为确保测试方案的科学性、测试条件的一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平台安装了涵盖资源、环境、电性能、机械性能等7大类19种在线测试设备共515台(套),建立40多种分析模型,采集数据点达30多万点,每天采集数据量超过300GB,开发150多种自动分析报表,实现光伏电站全要素、全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
作者: 来源: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