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光伏企业该如何穿越周期迷雾?

2023-11-27 08:54:32 太阳能发电网


每一次过剩产能的出清周期,都是伴随着大量的新进产能的破产和烂尾。企业该如何穿越周期迷雾?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远超预期,乐观估计可能会达到190-200GW。行业的火爆带动了产业链条各环节技术进步,而价格进一步走低的背后,是行业内一场自上而下的“内卷”,行业新一轮洗牌已经来临。

回溯过去20年的历史,光伏行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周期性行业,我们已经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三次下行周期与洗牌。每次行业洗牌,不光一大批二三线厂商纷纷倒闭,甚至那些行业的头牌企业诸如尚德、赛维、英利等也走下了神坛。


这一轮光伏周期与上一轮有着明显不同,新一轮周期不存在需求的急剧下滑。在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光伏产业成为近几年最为火热的赛道。市场旺盛的需求,对于所有的光伏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而正是这样的火热才吸引了更多的入局者,带来了产能的疯狂扩张,产能过剩局面已然形成,中标价格不断走低,甚至突破了成本底线。

在近期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到光伏行业的淘汰赛已经开始,龙头企业的利润会受到一定影响,二三线企业的利润会更大幅度下降,有的企业会逐步减产、停产,甚至被直接淘汰出局。

用一位资深的光伏行业人士的话说,光伏行业这一二十年以来,每一次过剩产能的出清周期,都是伴随着大量的新进产能的破产和烂尾,对于企业而言,前提是能活下来。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活下来并非易事。尚德、赛维、英利等企业之败,很大一个原因,是在激烈的产能扩张推动下,采取了激进的财务策略。而在梳理头部企业的财报中,笔者发现,即使是目前的头部企业,也存在普遍的负载率偏高、现金流不充裕的情况。

当下,行业普遍追求的一体化的产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对于扩张中的光伏企业们,找到稳定的融资渠道和有效的策略,把控好投资节奏,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方能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跨越周期。

光伏行业对企业融资能力和投资决策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研发能力也是企业能否长久的根本。对于光伏行业来说过剩似乎是常态,过剩本身就是驱动行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之一。过往十余年,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光伏发电成本十年下降90%以上。而现在,新的技术迭代开启,未来两三年,光伏将步入“N型”技术迭代的红利期。

在愈来愈卷的周期来临后,更多企业应该专注于技术革新,选择一条更高效的新技术路线,否则就将被淘汰或被边缘化。也就是说,谁能抓住技术迭代的红利期的机会,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周期的“王者”。

晶科能源李仙德数月前在官微发布的《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一文中特别提到:“一体化避免不了容错率低挑战,技术路线和工艺制程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动辄上百亿投资的结果以及市场机会错失的难以回头。所以一体化下的冷暖自知,我们相视一笑,感同身受。但是,TOPCon一体化规模和效率,一定是下一战的竞争底气,而一体化成本是下一战的竞争底线。”也就是说,拥有先进、差异化光伏电池技术的企业终将通过一体化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实力,才有底气在未来成功穿越周期的迷雾。

作者:范珊珊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