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不断走低,而同期海外多晶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诸多国际多晶硅厂商竞争力减弱,业绩遭遇“寒潮”,甚至有欧洲多晶硅企业破产。为此,国际多晶硅厂商正寻求多种途径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业绩压力。
电价过高难以支撑经营
近日,新加坡垂直一体化光伏制造商REC公司宣布关闭旗下两家多晶硅生产工厂,这是今年以来第三家宣布关闭多晶硅生产工厂的国际企业。
据了解,REC公司关闭的是其位于挪威的两家多晶硅生产工厂。REC公司采取这一行动可谓事出有因。据挪威电视台NRK报道,截至目前,REC公司在挪威的业务累计损失已达到3.35亿挪威克朗。
REC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恩诺·比克尔直言,公司生产多晶硅成本过高,已经无法支撑,以电费为例,该公司生产多晶硅支付的电费为4挪威克朗/千瓦时左右,而中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所用电费为0.4挪威克朗/千瓦时左右。相比之下,REC公司生产的多晶硅不具备竞争力。
此前,REC公司就关闭过上述两家多晶硅生产工厂,今年3月,这两家工厂才刚刚重启,然而再次投入生产不过8个月,又因生产成本过高被关闭。
值得一提的是,REC公司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的多晶硅生产工厂自2018年以来也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和REC公司处境类似,不少国际多晶硅生产商都面临经营难题。今年,挪威多晶硅企业Norwegian Crystals公司和Norsun公司先后宣布停止多晶硅业务。8月,Norwegian Crystals公司宣布破产;而Norsun公司则试图通过拓展其他市场的方式进行补救,根据目前透露的计划,该公司将在美国开设一家多晶硅工厂。
竞争加剧价格回归低位
对于多晶硅企业来说,关停工厂是下下策。与其他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线不同,多晶硅生产需要高温,即使是现存成熟产能,停产后重启和调试新产能几乎一样,炉子冷却后升温要耗费较长时间,加上投料、试生产、调参数等步骤,人力、物力成本很高。
在几家多晶硅企业宣布关闭工厂后,包含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在内的行业机构均对欧洲光伏制造业前景表示担忧。
伯恩鲁特研究公司发布报告称,全球多晶硅行业正面临第三次洗牌。2021年和2022年,由于多晶硅供应短缺,现货价格走高,企业扩张产能;随着供需不平衡得到缓解,多晶硅价格下降,导致行业内竞争加剧。“若目前公布的新建产能全部投产,预计2024年多晶硅供应将比需求多140万吨。”伯恩鲁特研究公司负责人约翰内斯·伯恩罗伊特说,“届时,多晶硅价格可能会回落至6.75美元/公斤的历史低点,和2020年价格持平。这意味着未来将有一些玩家黯然离场。”
上下游博弈致业绩走低
从业绩表现来看,REC公司确实受到了冲击。据REC公司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7月至9月,公司总营收为34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产销量方面,第三季度,REC公司多晶硅总产量为281吨,低于去年同期的383万吨;总销量为199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26吨。
REC公司表示,公司业绩波动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价格持续下降,第三季度多晶硅价格较第二季度下降了3.6%。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多晶硅价格下跌影响企业业绩并不感到惊讶。“很多人认为,全球光伏需求走高,而多晶硅价格不断下滑不科学。但事实是,下游客户已经不想接受多晶硅产品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异。下游客户不买账,要求降低价格,这也是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博弈的结果。”一位多年从事太阳能市场分析的人士说。
在上述背景下,国际多晶硅企业企图通过新方式拓展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今年9月,REC公司与韩华集团旗下负责太阳能业务的子公司Q Cells签署供应协议,未来10年,Q Cells公司将长期采购REC公司多晶硅产品,采购总金额在30亿美元左右。瓦克化学公司则宣布投资3亿欧元用于扩大产能,希望在2025年增加50%产能。
约翰内斯·伯恩罗伊特认为,长远来看,全球光伏需求将持续走高,多晶硅需求也将保持较高水平。而从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多晶硅价格波动属于正常现象。“2010年至2013年、2018年至2020年多晶硅价格均出现明显下滑,跌至低点。预计在2030年前后,多晶硅可能再次出现短缺。”
作者:董梓童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