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湖州市工商联、湖州市城市集团协办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环境上市公司峰会在浙江湖州开幕,来自政府、高校、研究院所、环境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嘉宾共同聚力“双碳”目标,探索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新路径。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创始主任李俊峰在论坛上做《“双碳”目标任重道远》的主旨演讲时介绍,“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非化石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是风电、光伏发展好于预期。
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23年可望超过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发电量比重超过30%;风光发电装机容量2023年底可望超过8亿千瓦,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底的不到10%提高至2023年底的18%,三年提高8个百分点。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双碳”目标提出已有三年时间,三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备受关注。对此,李俊峰介绍,“双碳”领域的投资力度显著加大,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是规划目标的两倍多。
与此同时,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加速、成本不断下降。
李俊峰介绍,我国风电产能超过70GW,光伏产能接近100GW,光伏制造业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技术成为主流,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风电和光伏发电均可低于每千瓦时0.2元;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好于预期,可望在2025年达到乃至超过2030年的目标要求;电动汽车、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出口显著增加。
此外,在“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李俊峰特别提到,经济增速放缓和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的矛盾并存。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持续加大和低碳技术产能过剩的矛盾并存。
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今年11月,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也公开表示,动力电池、热泵、电解槽,重要的金属提炼,锂、铜,还有一些其他的低碳技术装备产业都有类似的“短期内产能过剩的情况”。
作者:李彪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