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与成本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相比,2023年,除中国以外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成本明显上涨,欧美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更是遭遇了融资、政策等一系列挫折,为此下调了到2028年前除中国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海上风电装机增长预期。相比之下,中国则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持续成为推动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增长的主引擎。
国际能源署认为,各国应尽快打破海上风电行业存在的瓶颈,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以按照既定减排路径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
欧美装机增长不及预期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欧洲和北美地区风电产业,尤其是海上风电产业遭遇多重挑战:一是存在持续的供应链中断问题,二是成本有所上涨,三是项目审批时间漫长。挑战之下,欧洲以及北美地区海上风电扩张速度远不及预期。
以美国为例,国际能源署指出,美国各州目前有超过10吉瓦海上风电项目面临推迟或取消的风险,美国纽约州、罗德岛以及墨西哥湾开启的海上风电项目招标活动均受到“冷遇”,部分项目开发商为获得更高收益甚至选择取消已经中标的项目而重新投标。
英国作为最早开发海上风电的国家之一,2023年也遭受挫折,项目招标中开发商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同样存在。2023年,英国推出的4吉瓦海上风电项目招标,没有吸引到任何企业投标,其原因是设置的投标价格上限已低于建设成本。另外,瑞典大瀑布公司还宣布取消了一个装机容量为1.4吉瓦的英国海上风电项目。
欧盟的情况也十分类似。从欧洲风能行业协会Wind Europe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欧盟国家新增17吉瓦风电装机容量,其中,陆上风电装机量为14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有3吉瓦。
面对这一现状,国际能源署将美国未来海上风电装机量预期下调了60%,到2028年,除中国外的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期下调了15%。
投资成本不断升高
在国际能源署看来,全球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海上风电遇到的主要挑战,正是融资成本大幅提高和原材料供应波动。
国际能源署表示,2023年,发达经济体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面临更高利率,而对基础融资要求相对较高的海上风电项目来说,宏观经济环境对其影响更大,给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带来压力。
“经济通胀增加了风电项目成本,利率上调则增加了资本密集型能源技术的融资成本。同时,目前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政策调整相对缓慢。另外,欧洲多国出现了‘负招标’,意味着项目开发商需要出高价竞标以获得风电用海开发权,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压力,甚至对项目交付造成不良影响。”国际能源署指出。
综合来看,这些因素直接导致部分发达经济体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认购不足。不仅如此,宏观经济条件变化甚至导致部分能源项目开发商在旧合同框架下无法实现盈利,不得不重签电力购买合同甚至取消项目。
原材料市场的供应波动则是另一大挑战。2020年以来,供应链瓶颈导致欧美国家海上风电设备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直接导致海上风电项目投资成本“逆势”上涨20%。受此影响,风电制造企业业绩已连续两年走弱。
国际能源署指出,截至2023年底,欧美主要风电整机制造商已连续七个季度出现亏损,其原因不仅包括经济环境挑战以及高利率环境,更因为下游需求不稳定、原材料获取困难。
中国贡献将持续引领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能源署同时指出,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表现相对稳健,中国市场稳定的本土需求和垂直整合产业链为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业绩提供了保障。在该机构看来,未来中国仍将持续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到202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占全球总量的60%,中国对全球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将起到关键作用。
《报告》预测,2023年至2028年期间,中国、欧盟、美国将是全球前三大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有望达到欧盟同期的4倍以上,超过美国同期的5倍,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的绝对主力。
虽然海上风电产业遭遇了短暂挫折,但业界普遍认为,海上风电仍将是未来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各国对其仍颇为重视。实际上,2023年,为将本土海上风电产业拉出泥潭,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已开始着手调整政策。《报告》称,以欧盟为例,其在2023年发布了“风电一揽子计划”,26个成员国能源部长签署的《欧洲风能宪章》更是提出为关键基础设施提供财政支持、简化许可程序等多项应对措施。
长期来看,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增长预期仍十分乐观。能源行业研究机构TGS-4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部分项目遭遇挫折,但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投资规模仍创下历史新高,全球达成融资决定的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高达12.3吉瓦。2024年,各国招投标日程也十分“紧凑”,未来数年海上风电装机增长势头或转向积极。
作者:李丽旻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