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中的光伏"产能过剩": 贸易保护主义的"替罪羔羊"

2024-04-09 10:19:40 太阳能发电网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讨论的漩涡再度袭来。

尽管这并非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论调,但其也折射出:当以中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后,欧美国家的焦虑不断增加。

事实上,从2010年出现的欧美“双反”到近些年来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启动的多项调查,纵观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来自外部环境的“偏见”始终没有消退。而眼下中国光伏企业正掀起新一轮的出海浪潮,内外交织双重压力扑面而来,却不失为产业升级的一次良机。

产能过剩争议

对于产能,中国光伏产业近两年来一直流行着两句话:一句是“产能一直过剩”,另一句是“先进产能永不过剩”。

上述两句话实际上描述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两种状态。前者,我国光伏产业的扩张快速,供需两端规模庞大,产业具有明显的周期属性;后者,光伏产业技术加速升级,市场需求结构同样在迭代更新。

中国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遵循着“莱特定律”——在制造业中,当产品累计的产量倍增后,其成本也将进入一个恒定的百分比。这是一把双刃剑,当产量大幅提升之后,其成本下降十分快速,也面临着供需失衡的风险。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制造端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4%——多晶硅产量超过143万吨,同比增长66.9%;硅片产量622GW,同比增长67.5%;电池产量545GW,同比增长64.9%;组件产量499GW,同比增长69.3%。

这组数据亦是中国光伏制造端的产量新纪录。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产能投入市场,今年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还将保持增长。然而,作为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之一,国内光伏业界并非谈“产能过剩”而“色变”。

2023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的掌舵者们均在不同场合谈及“产能过剩”。例如,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认为,光伏行业的产业规模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的相对过剩状态,这种状态能较好为未来行业需求进行前置性铺垫,但需要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则表示,光伏“哪一年又不艰难呢”,面对产能过剩要有正确预期和充分准备。

实际上,业内所预料的产能出清现象已经正在发生。

4月3日,北交所上市公司艾能聚公告其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临时停产,复工时间待定。该公司对此解释称,“作为公司多晶硅电池片的竞争产品,单晶硅电池片价格的快速下降,导致多晶硅电池片的价格优势丧失,海外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公司订单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艾能聚还表示,“随着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趋势进一步加速,主流单晶硅电池片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公司生产的BSF电池片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此意言之,其成为了光伏产业技术升级的落后者。

稍早前,深交所上市公司聆达股份同样发布了一则停产公告,其核心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高效光伏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停产时间至2024年4月15日。此外,该公司还宣布其新建产能TOPCon生产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铜陵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终止投资。

“行业洗牌和分化已经开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指出,伴随产能大幅提升与供应量增加,光伏行业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供需形势,落后产能出清正在加快。

背后真相

以产能过剩论调,行贸易保护实举。这是中国光伏产业在拓展全球市场份额时,屡见不鲜的遭遇。

4月3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根据《外国补贴法案》,对两家中国联合体参与罗马尼亚太阳能项目的投标发起了两项调查。而近期美国证券机构罗仕证券有限公司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称,美国可能很快就会征收新的光伏反倾销/反补贴关税。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仅3月以来,已有印度、土耳其先后裁定对我国光伏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以进一步筑高贸易壁垒。

“‘双反’这类贸易壁垒已经无法阻止中国光伏出海,反规避调查也无法限制借道东南亚出美,两年缓冲期已经构建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咨询专家吕锦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欧盟尝试从公共采购领域入手展开‘反不公平竞争调查’,舆论影响大于实质,但应该引起重视,提防蔓延。”

贸易摩擦,可谓是中国光伏产业出海过程中的常态。但在近些年的出海过程中,中国光伏企业亦在积极应对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典型的措施包括在本土建厂,包括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以及晶科能源等头部光伏企业齐聚美国建厂。

“这一轮制造产能外建,还是需要注意掌握节奏,先行小规模试水,因为其面临着政治环境这一最大的不确定性。”吕锦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4月8日下午,财政部召开媒体吹风会并答问。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对媒体表示,应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产能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解决产能问题。

他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无助于解决实质性问题。“正如彭博社4月3日另一篇文章指出,过去十年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国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还增加了美国经济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如果将这一政策应用于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作者: 曹恩惠 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