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亿项目接连折戟,光伏跨界者“大撤退”,行业并购或加剧

2024-04-10 07:40:23 太阳能发电网
近期,接连两则公告坐实了聆达股份光伏业务的失利。继子公司临时停产后,铜陵项目又被终止,而该项目合作协议签订至今还不足一年。

在光伏产业高景气带动下,跨界热潮兴起,进军光伏成为拉升股价、提高业绩的最佳选择,诸多领域的上市公司纷纷踏足光伏圈。然而,众多玩家蜂拥而上导致产能过剩日趋严重。

当产业淘汰赛打响,部分跨界玩家也最先倒下。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家跨界企业宣布终止光伏项目投资,涉及金额约380亿元。其中,在光伏大省安徽终止的跨界光伏项目高达270亿元。究其原因,还是跨界企业缺乏资金、技术支撑。

在退出斥巨资布局的光伏产业时,不少企业也顺势出让了相关资产。在分析人士看来,若行业内卷加剧,产能过剩持续,或将加剧行业内的并购活动。

安徽省内270亿跨界项目叫停

“双碳”号角下,光伏冲上了风口。上市公司跨界光伏的热潮始于2021年左右,彼时光伏行业需求增长强劲、盈利颇丰,且备受资本青睐,资本市场上“沾光就涨”的造富神话引得众多玩家跃跃欲试。

据统计,2022年有7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进入光伏产业。2023年,跨界“追光”大军虽有所减少,但依旧络绎不绝。

然而,企业前赴后继涌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日趋严重。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底,各环节已有产能初步统计,多晶硅超过188万吨,硅片超过892GW,电池超过844GW,组件超过861GW。

供需失衡下,产业淘汰赛加剧,跨界企业首当其冲。

2023年下半年以来,包括聆达股份、海源复材、向日葵、沐邦高科在内的多家跨界企业纷纷叫停了相关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下半年以来,跨界企业已有9个光伏项目及融资宣布终止或转让股权,涉及的产能规模约为89GW,对外披露的投资总额合计约380亿元。

钛媒体APP发现,不少夭折的光伏项目投资地点都位于安徽。资料显示,安徽省是全国较早重视并发展光伏产业的省份之一。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和出口较为便利区位优势,安徽培育了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优势环节。其中,合肥、滁州已成为光伏企业主要集聚区。在安徽兴建投资的光伏企业享受到产业集聚、适宜的营商环境、政府政策支持等带来的便利。

据光伏产业网报道,粗略统计,2023年安徽省光伏产业链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签约项目共计30个,签约金额超1700亿元,规模超300GW,16个项目开工,投产项目有29个。

按此估算,跨界企业在安徽投资的光伏项目已终止的总投资额超270亿元,占签约金额的比例约16%;产能规模约63GW,占签约规模的21%。

事实上,光伏跨界玩家的足迹遍及玩具、乳品、余热发电、复合材料、煤炭等领域。不少上市公司跨界的背后,是主营业务深陷困境的现实。因此,加快推动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不少企业自救的新选择。

益智玩具起家的沐邦高科玩具业务净利润不断下滑直至亏损,公司2022年通过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进入光伏行业;水牛乳龙头企业皇氏集团也在主业连续亏损后,于2022年开始布局光伏;身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奥维通信2018-2022年5年间3度亏损,于2023年初切入光伏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跨界企业更青睐的是电池片、组件等进入门槛较低、估值更高、落地较快的环节。电池、组件项目甚至不需要通过市级政府,县一级发改委就能批准立项,投资门槛较低,但发展规模也较难管控。据梳理,2023年下半年以来,项目终止的跨界企业基本集中于电池、组件的环节,普路通则是少数进入下游电站环节的跨界企业。

切入光伏制造环节所投入的高额资金成本是跨界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诚然,诸多跨界企业的大手笔投资难掩账面上的拮据。3月18日,海源复材终止了与滁州市全椒县人民政府的项目合作。据悉,海源复材以全资子公司滁州能源为主体在全椒县投资1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额高达约80亿元。海源复材表示,推进过程中光伏行业及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项目终止系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及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事实上,这笔投资对于海源复材而言存在不小压力。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海源复材账面货币资金仅3928万元,总资产也仅有12.87亿元。

沐邦高科则陷入边建边停的怪圈。1月15日,沐邦高科终止了与湖北鄂城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紧接着3月23日,沐邦高科又宣布在山西忻州耗资40亿元投建16GW N型高效单晶硅棒项目。此外,沐邦高科还有多个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的在建光伏项目,投资总额约120亿元。

沐邦高科在官宣忻州项目时坦言,综合前期签订的投资协议,公司目前存在显著的资金缺口,且目前尚未具体明确本期项目的融资安排。2023年第三季度末沐邦高科货币资金余额仅1.69亿元,但目前公司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却近80亿元。

近期因停产风波站上风口浪尖的聆达股份亦受资金困扰。其与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建设的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投资高达91.5亿元,但于3月19日宣布终止,原因之一系受融资环境的影响。再融资收紧下,聆达股份资金承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账面上货币资金仅有7455万元。


作者: 陆雯燕 来源:钛媒体APP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