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高位运行 技术创新成转型升级关键

2024-10-09 08:04:46 太阳能发电网
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安徽省光储办和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日前在安徽省滁州市召开。此次会议以“加快创新引领,共赢‘双碳’时代”为主题,吸引国内外光伏行业重点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600余人共聚一堂,交流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系统变革、政策走向和全球局势发展情况,分享尖端研究成果,发出权威行业声音。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268GW,创历史新高。中国的光伏产值达到1.75万亿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已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1月~8月,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30万吨,硅片产量超过520GW,电池产量超过410GW,组件产量超过370GW,同比增长均超过30%。出口方面,今年1月~8月,我国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超过40GW、30GW和170GW,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当前,中国、欧盟和美国是驱动全球光伏需求增长的三大市场。中国在光伏产业上呈现出产业链完整度高、规模效应显著、技术能力领先三大特征。

鼓励光伏创新和前瞻性技术

“近年来,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要重点推进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李婷在致辞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围绕规范行业发展、加快产业创新等方面开展四方面工作,正在加快能源电子产业协同发展、持续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建设。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提升产品技术指标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规范要求,规范行业有序发展。同时,把现有的政策用足,加快光伏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原创性的创新和前瞻技术布局,丰富高质量产品供给,扩大光伏发电的消纳应用。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李婷表示,下一步,将围绕规范行业发展,加快产业创新等方面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完善并发布新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提升产品技术指标要求,加强知识产权的规范要求,规范行业有序发展;二是贯彻落实《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把现有的政策用足,加快光伏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原创性创新和前瞻技术布局,丰富高质量的产品供给,扩大光伏发电的消纳应用;三是加快能源电子的协同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品以及重点终端应用、关键的信息技术等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太阳能光伏与更多技术领域融合应用;四是持续优化产业配套环境,落实《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完善标准检测及知识产权体系,开展质量抽检工作,规范光伏组件功率虚标等,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光伏面临新一轮调整周期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正在进行,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共识。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世界光伏产业代工厂”到如今领跑世界、布局全球,再到未来的全球合作共赢,中国光伏企业一直在以“加速度”向前奔跑。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低价竞争、消纳困难、贸易双反等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目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新一轮价格调整,结构性供大于求的问题依然严峻,“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一方面,随着国际竞争环境愈加严峻,各国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来扶持本土光伏制造业发展。虽然欧美等国家在制造端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但依然具备构建先进光伏技术产业生态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内光伏企业内卷严重,经营承压,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如实验室、标准、检测认证能力较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曹仁贤表示,针对行业面临的问题,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光伏协会编制了“价格指数”和“成本指数”,旨在更准确地反映光伏产品的实时价格,并将其作为调整价格机制的关键参考。通过这些指数的发布,行业内部将能够更好地监控市场动态,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曹仁贤表示,当下的发展环境,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也对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需要修炼“内功”。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企业突破困境、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光伏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过硬的技术能力、一流的经营管理能力、强有力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中国光伏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立足之本。

光储氢一体化应对消纳困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随着我国能源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2030年风光装机预计在目前基础上还要再增一倍,即达到24亿千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增长,消纳问题日益突出,对长时储能和就地消纳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既能提升绿色电力的利用率,解决电力消纳问题,还可大幅降低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实现对灰氢的替代。但光伏、风力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无法直接应用于需要稳定电流供给的工业生产环节,必须通过储能进行系统性调节,从而构建微电网,并实现氢能的绿色属性。

天合光能是光伏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全面布局“光、储、氢”三大业务板块的新能源企业之一。其下属企业天合元氢的总裁段顺伟透露,随着氢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系统安全和经济性成为困扰绿氢项目的最大痛点。因此,如何保证光伏、储能、氢能三个板块协同合作、安全运行,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经济性,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天合光能正在倡导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构网设计、设备配比、仿真分析等方向,可以筛选出基于氢需求量和风光资源等边界条件下的最优方案。通过高效的光伏组件、快速响应的储能系统、安全稳定的制氢装备,最大化降低度电成本、提高设备运行小时数、节约设备能耗、优化绿氢项目LCOH(单位制氢成本)。

对此,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秘书长张宇表示,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储能、氢能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长周期、跨地域、跨季节的能源存储,提供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途径,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还能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者:张小宝 朱黎 来源:中国改革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