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着手里那本厚达668页的红黑封面大书,国际能源机构总干事范德胡芬颇为自豪地将之称为“能源领域的《圣经》”。虽说将该组织的旗舰出版物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冠以这样的昵称颇有些自卖自夸的感觉,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个石油消费国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还是给出了观察能源市场的一个视角。
国际能源机构过去两年中一直为迎接“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喝彩助威,而今年则描绘出一幅未来的世界能源版图。就像大陆板块始终处于漂移中一样,世界能源格局也在变化中——而且这种变化要迅捷得多,按照专家估计,即使20多年后的全球能源格局,和现在相比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当其冲的变化是美国在未来能源版图中角色的置换。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能源进口国。为了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美国不惜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甚至通过海湾战争将全球最重要的原油产地牢牢划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中。
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平均每天消耗1870万桶石油,大约有20%的能源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但是可能不到10年,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5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到2020年左右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这将导致美国石油进口量持续下降。到2035年,美国不但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甚至还会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
推动美国在2035年能源版图中角色转变的,是轻质致密油和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快于预期,尤其是“页岩气革命”不但有力地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还会改变其在全球能源贸易中的地位。美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将给全球能源流向带来巨大变化。目前美国从中东进口大量石油,而到2035年中东原油90%都会出口到亚洲国家,这使得从中东到亚洲各国市场的战略通道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虽然全球第一大产油国的桂冠被转移到美国,但到2035年时,中东仍将一如既往地充当“世界油库”。以中东国家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产量将持续上升,到2035年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产量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42% 提升到届时的50%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与目前相比,届时伊拉克作为产油国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伊拉克对全球石油供应增长做出了最大贡献。在经历几十年的冲突和动荡后,伊拉克大幅提升石油产量的计划不受限于该国资源规模或生产成本,而取决于能源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从油气财富开发中获取长远价值的清晰计划以及在国内石油政策上成功凝聚更多共识。
在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中,伊拉克2020年石油产量将超过每天600万桶,2035年日产量将超越800万桶。伊拉克将成为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一个主要供应国,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将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需求方面,亚洲在2035年的能源版图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届时全球能源需求将比现在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需求增长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相比之下,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需求水平基本没有增长。
目前中国的太阳能企业正在遭受因美国和欧盟“双反”贸易战带来的艰苦岁月。然而只要熬过这一段,前景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在2035年的能源版图中太阳能将占据重要地位,从现在起到2035年,太阳能的增长快于其他任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发电的迅速扩张已越来越将可再生能源强化为全球能源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约占电力产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