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明年上半年进入
行业“洗牌”阶段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大,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重要国家围绕着能源资源的攻坚技术不断地创新,新能源已经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过去几年我们集中见证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飞速发展,也随着行业一块成长,共同进步,但是2012年,是新能源产业的多事之秋,我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风电弃风、并网问题,光伏产能过剩,国际贸易争端加剧等等,所以很多观点认为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进入了一个寒冬。
但是,随着全球新能源革命的方心未艾,我国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新能源政策,最近颁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以及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都为新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包括我国在内,全球都会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技术、规范机制,引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相信严冬是暖春的前夜。
目前,国内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多达2500多家,根本无法实现集体脱困,大浪淘沙已不可避免。光伏产业退出的门槛很高,生产设备没有出售市场,所以很多企业现在都在苦撑观望,预计在明年上半年,这一观望策略也将愈发显得步履维艰。此轮产业整合过后,一些掌握核心技术、善于管理的企业将成长为行业领袖,一些中小企业要么退出,要么转为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此轮残酷的竞争,将是中国光伏产业走向成熟和规模化发展的标志。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刘汉元:
新能源产业前景看好
2012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为新能源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相信新能源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
去年,我国总消耗电量为4.6万亿度电,过去十年年均增长12%。如果未来十年仍以相近的速度增长和发展,并且将其中增长量的1/3由光电、风电来提供,这将形成一个两万亿度到三万亿度的内需市场规模;如果未来二十到三十年,整个发电量的1/3用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来替代,这又将支撑我国形成一个超过房地产规模的新兴的产业市场,也将成为带领我国乃至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瓶颈的最大的一架马车之一。这一过程无疑会大大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作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