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天威集团旗下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天威新能源”)收购美国太阳能原材料供应商Hoku Scientific公司(下称“Hoku”)。当时这笔成本1亿余美元的收购,被一些业内分析人士称为中国光伏行业低谷期“令人振奋”的资本运作。
“天威新能源一直想将Hoku作为涉足美国的基地。”一位曾去美国考察这家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介绍。
四年过去了,天威新能源当初的设想不仅没能实现,反而因为连续亏损,不得不将Hoku公司关闭。同时,围绕Hoku从多家中国银行上亿美元贷款的偿还问题仍没完结。最终偿还这些贷款的责任极有可能由天威新能源承担。
Hoku停产关闭
“公司在美国的硅料厂Hoku去年已经停产关闭了,应该不会再生产了。”天威新能源一位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天威新能源持有Hoku 60%的股权。
2009年10月,天威新能源收购Hoku公司,而当年这个震动光伏行业的“成功”海外收购案,背后却是天威新能源不得不收拾的一个烂摊子。
2009年6月11日,Hoku宣布,因3.9亿美元的多晶硅厂建厂预算目前仍有资金缺口无法填满,加上太阳能电池产业与多晶硅现货价均面临跌价压力进而冲击到合约市场的需求,多晶硅厂能否顺利完工已出现变量,甚至公司本身在未来12个月内能否继续经营下去也成了问题。
此后,原先作为Hoku合作伙伴的天威新能源火线加入对Hoku的并购行列。
经过几个月的周旋,2009年9月28日,双方签署正式收购协议。根据协议,Hoku向天威新能源发行3.34亿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60%,并取消天威新能源预付的5000万美元采购款。天威新能源也将取得权证,可以以每股2.52美元价格另外认购1000万股Hoku股份。
国家审计署的一份审计报告透露出更多的交易细节。审计署2011年5月发布的一份《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2008年3月,天威新能源未经慎重决策与境外某公司签订10年期、4.68亿美元购货合同,并预付7900万美元货款。2009年,该境外公司濒临破产、无法履约,天威新能源以债转股方式控股该公司,并又投入近1亿美元。但因项目后期投资缺口巨大,截至审计日仍未能建成投产,前期投资面临风险。
此外,天威新能源还将为Hoku提供5000万美元债务融资,并承诺必要时协助其获得更多融资。此次收购,天威新能源耗资1亿多美元。
上亿美元贷款负担
截至2010年6月30日,Hoku在多晶硅厂上投入了大约2.85亿美元的资金。该多晶硅厂建设的总投入预计在3.9亿美元到4.1亿美元之间。
早在收购之初,就有业内专家预测Hoku公司或将成为天威新能源资金投入的无底洞。
依靠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天威集团发力光伏产业。2007年在成都双流县投资72亿元组建了天威新能源公司,从事多晶硅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及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服务。
在收购Hoku之后,天威新能源对Hoku及公司在美国的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天威新能源一直想将Hoku作为涉足美国的基地,不只是生产多晶硅,而且还将天威新能源(美国)放在那里,将部分组件产能以及项目公司等在Hoku公司的基础上做。计划将Hoku公司作为天威光伏组件在北美市场上的主要分销商。”上述分析师指出。
为此,在天威新能源的担保下,Hoku获得了多笔贷款。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6月,Hoku从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获得2380万美元的贷款;2010年5月,中国民生银行给Hoku材料公司贷款2000万美元;同年8月,民生银行给Hoku第二笔贷款1000万美元。2012年2月,Hoku从中国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借贷1000万美元,用以建设即将在爱达荷州筹建的多晶硅生产工厂。至此Hoku已累计从中国招商银行借贷7800万美元。上述贷款总计1.318亿美元。
这些贷款并没有让Hoku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2012年5月,Hoku发布的公告证实了公司已停建Hoku Materials多晶硅制造工厂,由于公司无法支付建造费用,已申请对Hoku Materials的多晶硅工厂进行抵押留置。同时,Hoku Materials裁员100人,并已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并辞去Tianwei Solar USA的所有员工。
截至2012年3月31日,该公司预计拥有近770万美元现金以及2.788亿美元负债。
由于所有的贷款均由天威新能源作担保,因此“Hoku所负担的债务极有可能是天威新能源最终埋单,这不仅宣告天威新能源前期收购决策的失败,还会给其今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中投顾问新能源研究员沈宏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