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第3季度效益很好," 赛维LDK董事长兼CEO彭小峰说,"由于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价格上涨的趋势使光伏市场比预期发展要好,我们也连续两个季度打破了营业纪录。"
彭晓峰言语中的喜悦并不是空穴来风,多晶硅价格的上涨,让光伏企业们在这段时期内赚的盆满钵满。
日前,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维LDK")发布了其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在财报中公司表示因为光伏市场的向好和公司的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实施,继二季度之后三季报再次取得更大的盈利。
公告中披露,在本季度赛维LDK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6.7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7%;光伏系列产品发货达663.6兆瓦;净利润达9340万美元,同比增长 217.7%,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赢利能力最强的晶体硅光伏企业。赛维LDK预估,2010年全年销售收入在29至33亿美元之间。
不仅仅是赛维LDK,三安光电近日公布的2010年三季报也是一片大好。公告中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33%,实现利润总额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88%。
对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彭小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我们受益于多元化的战略方式,我们看到了硅料、电池和组件环节所带给我们的持续和强劲的增长。而当我们受益于这些环节所带来的强大的推动力时,我们正致力于取得更加领先的水平,以获得更加快速和持续的业绩增长。
据CMIC分析师预计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将达到15.2GWp,2011年则将增加到19GWp以上。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得到协调、快速的发展,设备及原辅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不过,我国光伏市场发展仍然比较缓慢。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安装量只有160MWp,仅占全国当年产量的4%,仅占全球当年安装量的2.4%。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也只有300MW,中国市场还有这很大的发展空间。据欧洲光伏协会的统计,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10强中,中国企业占据4席。
不过,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仍存在隐忧。据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2,000兆瓦,其中97%以上出口,主要出口对象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2009年,出口比例虽然减少,但仍占九成以上。
同时,我国多晶硅提炼等技术也长时间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光伏市场,政府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应在光伏发电采购、入网补贴和融资优惠等政策方面激励市场,同时应加大光伏发电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