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浮体工厂投产 两淮沉陷区迎水上漂浮电站建设高潮

2017-04-18 06:58:34 太阳能发电网
2017年4月15日,阳光电源(SZ.300274)在安徽淮南投资的浮体工厂正式投产,将生产用于水面漂浮电站的各类浮体。

文/吴军杰

  2017年4月15日,阳光电源(SZ.300274)在安徽淮南投资的浮体工厂正式投产,将生产用于水面漂浮电站的各类浮体。
  阳光电源表示,其在业内率先提出的“大型水面光伏电站智慧解决方案”理念,针对水面漂浮电站所需要的光伏专用浮体,从材料配方、浮体结构、漂浮大方阵、漂浮逆变升压设备、多点系泊锚固系统、水上电气方案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利用这种浮体材料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
  “阳光电源会进一步探索、丰富新能源应用模式,通过不断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推动水面光伏乃至整个产业的升级发展。”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投产仪式上表示。
  
  两淮水面电站市场巨大
  作为全国重点煤炭基地,安徽淮南、淮北地区在为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恶化的惨痛代价,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11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合肥组织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利用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光伏发电的规划。该规划获得了国家能源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认为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水面光伏发电有利于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和传统产业转型,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资料显示,两淮煤炭矿区15000km2,涉及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蚌埠等市。截止2014年,两淮矿区的塌陷区面积超过400km2,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000km2。由于地处江南雨水丰沛地区,目前多数塌陷区积水成湖,加上这些水域水质矿化严重,已几无利用价值。
  但这恰恰符合光伏电站建设用地的需求。
  专家认为,利用采煤沉陷区废弃的水面资源建设大型水面光伏电站,可以充分利用矿区原有的电网资源,还能提高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效益,有效解决矿区粉煤灰等二次污染问题。
  而进一步的资料显示,在两淮采煤沉陷区约38万亩水面中,平均水深约为6米,部分地区水深超过10米,从水面电站建设技术路径来说,更适合水面漂浮电站。
  “采用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统,一是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二是水面的降温效应可以提高系统的发电量,非常值得推广。”上述专家表示。
  据《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发电规划》,两淮煤矿沉陷区水面光伏发电基地涉及宿州、淮北、亳州、淮南、阜阳5市共80200亩水面和33457亩陆地沉陷区,规划在2016年—2018年建设装机容量为32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
  在2016年6月3日国家能源局下达的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中,两淮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获得100万千瓦的建设指标,这预示着规划总装机容量达3.2GW的两淮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正式开始建设。 


作者: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