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欧洲以及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调查之后,大多数中国企业将未来的增长点瞄准了中国市场,同时也有预计称,中国光伏市场将在2014年爆发。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光伏市场在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加快解决,则会阻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民生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在昨日召开的Intersolar China中国研讨会间隙对记者表示,中国没有长期固定的电价补贴政策和发电小时数规定,这是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因为我国光伏上网电价合同一年签一次,现在是1元/度,明年却不知道是什么价。因此,我国在发展光伏电站方面还没有可持续性的电价政策。”王海生介绍,在国外,光伏电站相当于证券化的产品,投资建设并网以后会有政府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补贴,波动可以测算和预测。
近10年来,我国新能源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累计增长67倍,年均增长超过50%。此外,为了应对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的“双反”,我国正在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以此来帮助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困境。
有报道称,高层近日已经敲定上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光伏发电的总体装机容量,最高上限可能为40GW。另外,分布式光伏发电也成为近年来发展的重点。12月1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发布了“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目录(第二批)”,总装机容量达到2.83吉瓦,加上5月份出炉的第一批1.71吉瓦,由此构成2012年全年超过4.5吉瓦的总安装容量。这出乎很多行业人士的预料。
不过,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主席李俊峰认为,由于我国缺少可调度的灵活电源,这也成为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建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因此分布式能源在短期内不会成为主力电源,而只是一个补充。
李俊峰说,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灵活电源占整个电源的比例可达到85%以上,其他发达国家也大多可以达到50%以上,所以它们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吸纳可再生能源发电。而我国的灵活电源比例不到10%,这就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的难度。
因此,在现阶段光伏电价政策还不持续以及并网难的情况下,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发展也有许多担忧。
“我们不能指望没有了美国和欧洲市场,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救命稻草’,这也是不合理的,应该用相对长远的眼光看中国市场的成长,因为任何市场发展太快了都是不成熟、有害处的,包括中国市场。”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对记者表示,中国市场短期是没办法取代欧美市场的,因为中国市场培育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因此,陈康平认为企业仍然不能放弃欧美市场。他介绍,虽然美国的“双反”已经确立,但多数企业会在太阳能电池产品上寻求台湾代工。而欧洲市场方面,他认为欧洲会理性处理,如果“双反”成立,不仅会增加中国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欧洲的使用成本。
“欧洲市场不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完全对中国关闭,因为欧洲要培育中国以外的市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陈康平乐观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