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德国莱茵河畔,人们已很难将眼前这条秀美的河流与它曾两岸臭气熏天的面貌联系起来。上世纪中期,德国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如今,环保理念已深入大众人心。
从歪道到正途,为在环保之路上转身,德国在法律、技术、资金、教育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刚经历二战,百废待兴。德国人在战后重建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结果,随着德国经济的重新起步,莱茵河水被严重污染,工业重地鲁尔区不见了蓝天。成堆的垃圾、肮脏的河流、越来越糟糕的生活环境让德国政府和民众正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后果。德国人开始着手“重整河山”。
也是从那时开始,德国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目前,德国有联邦和各州层面的环保法律、法规约8000部,另外还要执行欧盟范围的环保法规约400条,涉及垃圾管理、化学品、可再生能源、气候保护、水资源保护、核能安全等方方面面。
2012年2月,德国开始实施“资源效率计划”,以降低经济对原材料消费的依赖程度,减少原材料使用所造成的环境负荷。这项计划的具体措施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提高资源效率的咨询,实施资源效率技术规范,加强政府公共采购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等,涉及可持续能源供应,资源生产、应用、消费等多个方面。
德国每年上百亿欧元的教育科研经费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研究新能源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也表现出这个国家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坚决态度。
目前,德国发电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德国期望在2020年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35%,2050年提高至80%。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德国出台《可再生能源法》,为新能源发电设置了入网电价补贴,以吸引企业和家庭安装新能源发电设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网运营商以高于市场价的固定价格从新能源发电企业和家庭手中购买电力。购买价和市场价的差额由全体消费者承担。
德国1999年开始实行的生态税费改革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不小作用。这些税费包括能源税、电力税、汽车税、垃圾污水处理费等,促使民众和企业节约使用能源,保护环境。所收税费用于政府在新能源研发上的投资,部分则用于平衡政府对养老金等其他税费的减征。
同样借助经济手段的还有对企业排放物的管理。作为欧盟成员,德国建立碳交易体系,以控制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通过分配和竞拍的方式获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配额,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必须在这个配额之内,如果超出将被罚款。多余的配额可在市场上交易。德国莱比锡欧洲能源交易所是欧洲主要的碳交易所之一。
不过,保护环境最根本的做法还在于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德国从幼儿园开始就把环保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老师会定期带学生去森林、草地,熟悉自然环境,将环保教育蕴含其中。上了小学,每个孩子在报到的第一天都会领到一个环保日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环保活动。除此之外,环保理念还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室里五颜六色的分类垃圾桶、废电池回收箱等等。
走出校园,环保教育依然随处可见。驾校的理论课会专门讲授如何开车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提供一次性拖鞋、牙刷等物品已成德国旅馆业的“行规”……
正是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政府和企业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市场机制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调节等因素,德国才纠正了战后重建中所走的破坏环境求发展的歪道,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