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光伏产业接二连三受到欧美国家的“双反”调查之后,整个产业链进入了一个萎缩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目前,欧美削减补贴、双反调查、高额征税等限制政策层出不穷,需求剧减,倒逼国内光伏产业要化解过剩产能、苦练内功。记者日前来到中国多晶硅企业聚集的四川省乐山市进行了调研。
“光伏行业今年惨不忍睹,还不知道赔到什么时候。”不久前的一个年会上,河北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大倒苦水。
数据显示,全国150多家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今年产能将超过40吉瓦,而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2012—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才在20—40吉瓦之间。专家指出,产能过剩折射出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和技术的双重缺失。
据统计,今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资金130亿元,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国内应用的总规模达到5200兆瓦。正在启动的国内市场,将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但要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最终还得靠企业自己。
“现在多晶硅的现货价格每吨十几万元,跟最高时的每吨320万元比,连零头都不够。”多晶硅价格及下游电池组件价格已接近甚至低于生产成本。全国43家多晶硅投产企业,仅剩七八家尚在开工
当前的寒冬正是企业和行业强身健体、走内涵发展道路的难得机遇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达到2100万千瓦;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也作出了“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的决定……近期国家频繁出台光伏行业利好政策,国内光伏市场悄然打开。
产业要健康发展,光靠国际市场和国内相关的政策补贴是不行的,需要国家大力推动国内新能源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扩大国内可开发利用的光伏市场。
日前,工信部为了扶持国内光伏产业,制订了光伏下乡计划,意图打开农村地带的光伏荒漠。如果一切条件能顺利保证其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光伏产业在国内则又将迎来一个发展高峰,但现在有两大问题:一是资金问题,一套简易光伏系统的前期投入就需要几千元,这还没有算上每年需要的维护经费,对收入有限的农村地区来说,负担有些大,这点上可能就需要国家财政提供更多的补贴了;二是技术问题,简易光伏建好后,产生的电力并不完全自用,需要把多余的电力并入当地电网,但目前由于新能源技术的并网一直是个难题,所以在这点上还需要有所突破才行。
当然技术在进步,电池片越切越薄,转化率越切越高,材料的成本、设备的成本逐步降低。当建设及维护成本降低之后,对光伏的推广将是一个巨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