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这个超重的大胖子应该减肥了!”这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对中国光伏业的评价。年终岁末,原本朝阳般的光伏产业是“年关难过”还是重焕生机?产能为何严重过剩?市场为何过度依赖外需?企业为何普遍经营困难?近日,李俊峰接受了记者记者的专访,他的解释足以回答这些问题。
企业的产能过剩和低价倾销是欧美“双反”的主要原因
记者:几乎稍微了解中国光伏产业的人都知道这个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那么这个人尽皆知却又极端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李俊峰:造成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非常快,这点主要体现在装备生产能力提升快、成本下降快,在十几年前,一条光伏生产线能做几个兆瓦就已经算是很大的了,但现在随便一条生产线就是几百兆瓦。也就是说技术上的飞速进步为光伏产能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可能,而且新的产能很快就能把旧的产能淘汰掉,所以企业上新产能的冲动很大,这其实也是光伏产业本身的特性造成的。
其次,全球光伏产业的政策调整都过于僵化,导致在2004年~2008年这几年时间内光伏产业都是一个暴利行业。比如多晶硅,生产成本是每公斤20美元左右,但在那段时间可以卖到四五百美元。并且暴利很快促使了投机,许多金融企业开始过多地介入,为光伏企业的产能迅速扩张提供资金。
第三,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对地方政府的诱惑很大。很多地方政府在盲目地支持和投入时没有看到这个产业今后的风险。
应该说这三重因素的同时作用导致了中国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
记者:今年以来中国光伏业接连遭受到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欧美纷纷开始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调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哪一方?
李俊峰:由于光伏产业产能的严重过剩,而市场却没有同比例增长,所以过度竞争、低价倾销成了很多企业为了将产品卖出去的唯一手段,这是导致欧美贸易战的主要因素。
从欧美“双反”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企业是有责任的,不能单纯地说是欧美在搞贸易保护主义。并且在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企业搞反倾销调查时,还有企业再继续去欧洲市场低价倾销,这种行为和态度可以说在迫使欧美政府进行反倾销调查。
实际上从美国最终裁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来看,反倾销的税率非常高,但反补贴税率很有限,只有几个百分点,无碍大局。这就证明了国家的补贴政策是没有问题的,主要问题还在倾销。
所以企业在金融推手、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盲目扩张、产能过剩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过度竞争、低价倾销才是欧美“双反”的根本原因。
扶持盈利的企业,不盈利的企业应当破产重组
记者:既然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是导致欧美“双反”的罪魁,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
李俊峰:其实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减产能、“减肥”,没有别的办法。因为电力行业装机的需求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但光伏产业在技术进步之后,它的扩张可以非常快,几乎是无限的。所以必须对光伏的产能加以约束、规范。淘汰落后产能、消化优势产能是唯一的办法。
记者:中国光伏业在之前一直被称作朝阳般的产业,但当以前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在将整个行业拖入了困境之后,很多质疑声也不绝于耳,甚至认为这个行业前景渺茫,政府不应该再花大价钱进行投入。而偏偏许多地方政府在这个背景下还在不遗余力地借地方财政支援光伏企业。不知您认为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光伏业解决问题?政府怎样支持最恰当?
李俊峰:光伏产业毕竟是个年轻的产业,让它自生自灭是不行的,当然政府的过度救助也不行。首先,政府要做的是规范市场,避免低价倾销。不管是政府注入资金还是银行注入资金,前提都得是企业盈利。如果企业一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怎么可能盈利?不以企业盈利为目的而盲目地给钱,让企业拿着政府的投入或担保来的贷款继续低价倾销,那岂不是等于把这些钱扔进无底洞?现在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是亏损的,如果再大量注入资金,企业什么时候能还上?许多企业的债务危机由此而来。
所以说现在调整政策的关键就是必须要让企业盈利,政府的救助应该是对盈利的企业给予扶持,长期不盈利的企业让它破产。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坚持支持企业不盈利,企业越亏损政府越补贴,这样不仅有悖于经济规律,也有悖于纳税人的愿望。
记者:前段时间,国家电网相继出台了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新政”,您认为能否解决光伏产业的“内需”问题?在制度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改良?怎样的体制环境最有利于光伏业的发展?
扶持政策不能再把光伏的“火”给“烧”起来
李俊峰:现在必须扩大国内市场是毋庸置疑的,包括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电站,等等,这些都应该发展。但是还是那句话,必须控制产能规模,规范地发展,不能再无序地发展。正如之前提到的,光伏业产能增长是非常快的,这些鼓励政策不能再把光伏的“火”给“烧”起来。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电网企业,都应该严格制定电价政策和接网标准,不能造成光伏业“一哄而起”的新一轮扩张。
我个人认为,以目前的电力装机容量来看,至少3年内不能再让光伏制造业扩张产能,只能在消化落后产能前提下,发展先进产能。并且现阶段电网公司的“新政”出台之后,电网的接入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主要目标就是赶快消化产能。当然这个消化不是全部地消化,部分企业的投资失败不能让全国人民“买单”。一般估计,我国光伏制造业产能在40~50GW,国内外的市场规模只有20GW上下,可能淘汰之后剩下一半左右。但落后的产能就应该淘汰,不能指望国家和电网公司全部都接纳。
记者:中国光伏业近几年走过的路可谓跌宕起伏,您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这个年轻的产业?
李俊峰:其实中国的光伏产业并不特殊,它走的路是中国所有制造业都走过的弯路。正如钢铁、家电等产业,都是一开始由于利润诱人而“一哄而起”,快速扩张产能,继而全行业不盈利,再一步步陷入困境,最后再产业整合,剩下少数几个“强者”生存下来。中国光伏走的也是这样的路,这也是中国制造行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希望这个整合时间快一点,理性一点,市场化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