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光伏危机情况研究分析

2012-12-26 09:33:27 太阳能发电网
     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概而言之,是为五大举措:(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二)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

  

  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概而言之,是为五大举措:(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二)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三)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四)完善支持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

  倘若对国内光伏行业的现状有所了解,则会明白,这五大举措“扶持”的要点,并不是旨在进取,而是意在退守;不是意气风发地布局未来,而更多的是对既有局面的无奈补救和收拾。众所周知,当下国内的光伏行业,可谓“内外交困”:在内,产能严重过剩,一年多来众多企业纷纷关门大吉。工信部下属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数据说,目前多晶硅停产企业数量达到90%,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至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在外,国内光伏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欧盟、美国市场,一方面因为经济低迷导致需求下降,另一面因为经济低迷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去年开始,欧盟、美国先后对中国光伏产业提起了反补贴、反倾销的“双反”贸易诉讼。迄今,美国的“双反”已经尘埃落定,欧盟的“双反”的靴子落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失去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对国内光伏行业的而言,几乎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鼓励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无序产能扩张”,以及“扩大国内市场”成为此番政策的重点,其意图明显不过。

  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次推出的光伏“新政”中,频频提及了“市场”二字:“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等等,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这转变,显示着主事者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光伏行业今日之局面,乃因各地政府强力推动而起。而疗救之法,正是那被曾经有意无意地忽略和忽视的市场。

  是的,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至如此庞大的规模以至于近乎不可收拾的状况,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可谓“功莫大焉”。公开的报道说,全国范围内,有20多个地区建立了“光伏产业园”。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各地政府对企业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提供包括土地、贷款、融资等在内的众多优惠政策和服务。无锡尚德的施正荣曾说:“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应该不是客套话,而是肺腑之言。

  光伏产业为各地所钟爱,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光伏产业投入大、用工多,既能创造GDP,又能带动就业,更何况,其还与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概念紧密相关,显然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于是乎在各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中国光伏行业从无到有,行业规模迅速膨胀。2007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量跃居全球第一,此后5年间继续翻倍增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吉瓦:2010年产量达到了8吉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50%,其中5家企业产量居全球前10位: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近80%。而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对所属160多家企业的统计,产能己经达到了35吉瓦,全国光伏企业总产能在40吉瓦上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装机量。

  不难明白,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势介入,光伏产业不会如此狂飙突进,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企业蜂拥而入。一方面,一个产权明晰的企业,面对近乎爆炸式的产能增长,面对光伏园区遍地开花的现实,在进入这个产业之前,必然会审时度势,反复权衡成本和预期收益,不会贸然进入;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政府的担保、协调以及信用“背书”,银行不可能向这些企业提供大量的贷款和融资。而光伏产业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是根本玩不动的。这是说,如果没有外在的干预,市场本身的约束,足以让想要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知所适从。中国的光伏产业不会在短短几年间发展至如此惊人的庞大规模,自然,也不会出现因为市场波动而导致近乎全行业崩溃的局面。

  不是说市场不可能错。市场当然有可能误导,屡见不鲜的“羊群效应”便是一个例证。但同样的犯错,市场付出的代价,比政府要低,低得多。很明白,如果中国的光伏产业自发发展起来的,在同样遭遇欧盟“双反”的情况下,其损失不会这么惨重。因为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努力鼓励,光伏产业不会迅速发展至“全国光伏企业总产能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装机量”的惊人规模。不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一个教训的取得,付出的代价有大有小,选取小的代价,显然较为上算。

  这至浅的道理,其实牵涉到一个极为重大的话题:在那些新兴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市场何为?政府何为?即以新能源为例,未来究竟是太能能、风能、生物质能,还是其他尚未发现的能源成为社会的主导?这些技术线路未明的产业领域,是由政府强力推动重金下注于某一技术,还是由市场自发竞争决出胜负?愚以为是后者。因为无数的史实表明,最终为人类社会所选择的,往往不是最先进、最好的技术,而是最适合的技术。“适者生存”不仅是生物进化的规律,也是经济发展的准则。

  为什么要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当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困境提供了一个答案。不是从收益的角度看,是从代价的角度看。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