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能源企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将坚决按照党中央部署,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驱动是能源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以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是破解能源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的根本途径。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初现端倪,创新驱动已成为国有能源企业切实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创新驱动是改变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现实需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凸显。我国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这就要求能源企业必须在低碳清洁发展,促进节能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此环境下,能源企业最现实和可能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可替代能源技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产技术。
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能源行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预计到2015年,我国电力装机、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14亿千瓦和6万亿千瓦时以上,电力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是要看到,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电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清洁能源比重仅占总装机容量的26%左右;电源布局不合理,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重不足;合理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电价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受煤炭价格增长制约,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要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把增长由依靠资源投入带动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依靠资金要素投入带动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带动转变。
创新驱动是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科技发展的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速的情况下,国有能源企业必须着眼于突破一批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辐射带动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项目,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切实发挥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作用。
二、依托科技创新,打造一流能源集团
近年来,中电投集团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部署要求,依托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产业,有效提升了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转型与经营增效。
以科技创新引领清洁、低碳发展。我们紧紧围绕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清洁煤发电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20%,占到总装机比重的30.95%。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相继投产,煤电平均单机容量提高至29.94万千瓦。供电煤耗3年累计降低近25.2克/千瓦时,相当于节约665万吨标准煤,脱硫装置投运率完成98.84%。在上海率先开展燃煤电厂减少PM2.5微颗粒聚合装置研究与示范。积极探索煤炭综合利用、循环发展道路。
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自主生产制造太阳能发电、电站节能环保等装备。积极开展IGCC洁净煤发电等一批前沿技术研究。建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设计、制造、服务、生产、经营等完整产业链,走出了一条集设计、制造、建设、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道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攻关,“火电锅炉节能降耗减排集成优化控制”等节能降减排科技项目在国内多个燃煤电厂推广应用。
以科技创新培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新能源、清洁发电、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太阳能发电开发与光伏产品研发同步推进,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太阳能装机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光伏产品制造产业已形成上下游产业同步配套能力。节能环保和清洁发电技术开发应用成效显著,远达环保公司自主研发的年捕集1万吨液态CO2的工业装置与国外同等规模相比,投资可降低40%—50%。
以科技创新构建产研结合新模式。重视内部资源培育,初步形成以科学技术研究院为龙头,以核电、光伏、环保等产业技术中心为支撑的科技研发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注重发挥外部资源优势,联合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组建“中国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截至2012年底,在环保、电解铝、水电等专业领域拥有授权专利355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
三、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综合保障
当前,能源企业科技创新仍然面临较多问题,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创新投入不足、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缺乏战略性、持续性规划和部署等。实施创新驱动,既是紧迫工作,也是战略任务,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综合保障。
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健全企业科技决策和管理体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建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各产业技术中心相结合的科研体系。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的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支撑技术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广泛开展国际能源科技合作与交流,深化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快构建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创新机制。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逐步增加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稳定的科技投入体系,“十二五”末,力争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以上。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强对低碳能源、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升级和信息化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及对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的投入。
培育创新型人才。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培养的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为企业技术开发与科技进步服务。注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以产业、企业研发机构为平台,以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培养一批企业技术带头人。注重发挥职工创造性,形成全员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