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究竟怎么看中国光伏产业的十年发展结果?发展得好,好在哪里?发展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有核心竞争力,产业整合结束后应有更大的发展。没有核心竞争力,“双反”过后只能在国内市场苟延残喘。《对话新能源》系列一直在努力、客观地回答这个问题。本期两篇“对话”,不一样的题目,对光伏产业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希望唤得读者的思考、读者的建言。我们不仅希望听到研究人员的声音,更希望听到企业家的声音。
对话人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红炜
要历史的看中国光伏产业才会有正确结论
红炜:中国光伏产业通过十多年艰苦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连续多年占有全球最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还成就了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企业群,这在中国产业界是不多见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光伏产业遇到了暂时困难,在需要获得社会更多理解、更多支持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少质疑:被判定为没有核心技术、“两头”在外、“伪科学”等,似乎一无是处。作为研究人员,我是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作为中国最早的光伏人,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它在全球光伏产业中究竟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苗连生:首先搞研究的人应当是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应该产业好的时候一种说法,市场变了说法也跟着变。中国光伏产业巨大成绩的事实是摆在那里、是不变的。如何看待当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必须历史的看问题,要知道这个市场是如何起来的,要知道这个产业是如何做起来的。早期的时候,我们是一张白纸,技术要靠国外,设备要靠国外,市场也要靠国外。去国外考察时,人家是生产过程都不让你看,只给你看监测结果。英利集团第一次进了设备,才使得我们部分专家头一次见到生产过程。十年过去了,再看现在,不少和我们同时起步的日本、美国企业以及比我们起步早的欧洲企业他们还存在吗?光伏产业不像生产袜子、打火机的,是有技术含量的半导体生产,是大额资金投入,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到的。而最关键的是中国的光伏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在国际市场上打拼,生出来就是在德国市场上“练摊”,必须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力是举世公认的。
市场认可就说明中国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红炜:我有一个看法:对目前在产能方面,全球十大企业中我们占有8家,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对占据全球60%以上份额的优秀产业大军说“没有核心技术”,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事实也绝非如此。相反,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占有率稳定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应是具备一定优势并在不断提高之中的。经过不断梳理,我的判断是:以保利协鑫为代表的中国多晶硅提纯技术应当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像“熊猫”系列这样又有较高转换率又能够量产的组件方面我们一点都不比国外差,精工科技等企业生产的铸锭设备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和英利合作的1000吨级铸锭炉应当是国际领先的,在逆变器生产方面我们也上升很快,只是在切片和组件生产设备方面稍差一些。经过本轮行业整合,我们的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还会有较大提高。
苗连生: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受各种因素影响,各国的产业重心是有分工的。比如在切片机方面,瑞士的精密仪器制造水平确实非常高,过去日本也曾学习瑞士;从技术角度说,中国的水平不输给国外,有些方面是超过的。比如国际上公认sunpower、三洋、英利三家能够量产的组件转换率最高,在市场中,我们的“熊猫”系列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9.5%,但成本却比同类产品低30%,目前已经实现600MW的生产能力,市场供不应求。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的光伏产品非常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摆在那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它是一个产业综合(行情 专区)能力的集中体现。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就说明核心竞争力,中国光伏产品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就说明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闹得很欢,恰恰说明中国的竞争力。在中国很难找到这么优秀的一个产业。对于目前的困难,如果中国光伏产业稍微一退缩,这个市场就很可能拱手让给欧美日,这将比产能过剩等问题更令人痛心;如果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就失去重大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机会。
“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不全是坏事
红炜:完全同意你关于中国光伏产业是有核心竞争力的说法。中国光伏产业在过去的全球光伏产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后还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过去大多数人不知道光伏,一个欧美“双反”让很多人知道了光伏。甚至有人说“双反”将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灭顶之灾”。过去中国的光伏产品99%出口,其中80%出口到欧洲,如果明年欧洲“双反”成立,好像还真是“灭顶之灾”似的。可我始终认为:首先,中国光伏产品过去就有20%以上的成本竞争力,按照这次美国提高关税34%以上的“双反”结果,我们通过努力,还是会争得市场空间的,也只是从60%的市场空间下降到40-50%而已;其二,光伏作为高端加工产业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在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中,中国的加工产业在未来还是有竞争力的;其三,凭着中国人的刻苦努力和聪明才智,国家再予以合理支持,“双反”完全可能带来另一个结果,那就是,会促使中国光伏产业从贸易全球化向产业全球化迈进,这对于提高中国产业经济的国际地位倒是一个不坏的结果。
苗连生:“灭顶之灾”的说法是代表业内呼吁社会对光伏产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于“双反”,我的看法是:第一,早晚要来,光伏企业必须参加应对,是难得的学习过程。在英利,我们安排了百十号人准备应诉资料,学到了不少东西;第二,“双反”的结果是提高关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能玩了,这对有竞争力企业来说是好事,有利于优胜汰劣;第三,逼着企业细化发展战略,提升技术和营销模式。至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结果,从英利目前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就可证明中国光伏产业未来是光明的。我认为2013年市场会很大,全球的需求量是50GW。我们现在就忙不过来了,最近招了2000多人,今年出货量肯定超过2.1GW,世界第一。在2013年我们的全球市场布局是:欧洲40%,美洲20%,国内30%,其他新兴市场10%。从经营结果讲,到明年中期,我们的毛利率要争取实现盈利。这些就是我们对“双反”和对国内不懂市场人的回答。
太阳能领域该中国做回主了
红炜:听你一席话,真是令人振奋。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早期的很多时间中国人积弱积贫,被欺负惯了,造成不少人思维上习惯性的缺少自信。就说中国的光伏产业,明明与世界同步,甚至有些方面是领先的,在外国光伏人都已经感到中国压力的同时,国人中的一些人却在自己吓唬自己。产业遇到暂时困难,就变得更不自信,甚至如前面所说的把这个产业贬得一无是处。一个缺少客观、积极舆论的环境,是非常不利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强烈希望关注这个产业的研究人员,要对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现在的地位和未来的重要意义有客观的认识,认识正确了,才会有正确的判断,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最令人高兴的是,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支持光伏发展问题,这是国家对中国光伏产业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
苗连生:要说别的产业,在起步时间上,中国可能落后十年甚至几十年。说到光伏产业,无论中国还是欧美国家都是一个新鲜事物,在研究阶段他们可能早一点,但在产业规模发展阶段,在时间上,中国与世界同步;在水平上,中国与世界同步。甚至无论产能,还是技术,中国光伏产业都已经具备超越欧美日的实力。对于这一结果,其他国家是不愿意看到的。不久前,美国智库就出了一份报告,要在几年内超过中国企业,日本也提出类似要求。我的很多国外业内朋友明确告诉我: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感到极大的压力。他们都知道光伏未来的市场有多大,光伏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现在光伏产业遇到暂时困难,我们难,国外企业比我们更难。对于那些进入这个产业比较早,技术、品牌发展良好,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这个暂时的困难,是机遇大于挑战。据我所知,一些中国企业的订货情况仍然乐观,甚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产量也开始被预订。在产业发展方面,西方已经当老大太多年了,中国人穷则思变,在光伏产业,该轮到中国企业翻身主导一个产业了。当然,要让这个产业尽快走好,除了需要光伏企业自己坚定信心踏实努力以外,还需要全社会对这个产业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