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关于分布式清洁电源的并网新政发布以来,电价补贴的缺位始终让想尝鲜的人们望而却步。时隔未久,光伏人对于这颗定心丸的呼唤有了回音,但心里却凉了半截。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光伏上网电价的征询意见稿,补贴力度却很不给力,让光伏人寄予厚望的光伏新政“含金量”打折。尽管就世界范围来看,光伏补贴下调是大势所趋,光伏业也不能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但破除企业的政策依赖还有待电力体制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单兵突进”不可取。
私人向国家卖电无补贴
发改委下发的这份意见稿中,针对大型地面电站,按照光照条件不同将全国分成四类资源区,分区域制定上网标杆电价,改变了过去全国“一刀切”的1元/千瓦时标准,这也是光伏新政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另一方面,意见稿又鼓励市场化定价和竞价上网。众所周知,竞价上网的话,当然是“价低者得”;对于企业而言,标杆电价变成了上网电价的上限。如果以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来看,此次标杆电价已调降至0.75-0.85元/千瓦时,如果再稿竞价上网,中标者很可能连上述价格都不能保证。虽然此举或许有助于电站运营商压减成本,但对于整个光伏电站行业而言,同样也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压缩。
而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电价补贴价格定为0.35元/千瓦时,不但低于之前市场预期的0.4-0.6元/千瓦时,且仅限于自发自用部分,不包括余电上网。也就是说,此前各界热议的私人向国家售电,仍只能按照当地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售出,无法享受补贴。此外,补贴资金依然来自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并由电网企业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转付。而目前的情况,经电网转手的补贴遭遇拖欠已经是家常便饭,有些企业可再生能源补贴甚至尚未发放。
破除政策依赖不可操之过急
看到这份意见稿,很多光伏人大摇其头。国家为何一边高调扶持光伏产业,一边却又下调补贴力度?有分析指出,光伏企业长期以来享受高补贴的政策扶持,以至于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已经到了必须整顿的境地。此次上网电价的下调,其实是国家对于光伏企业进行重新洗牌的一个策略和手段。这将促使一些高成本低效率小规模的企业进行重组,促进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化整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笔者也认为,政府似乎并不想在过剩产能充分淘汰前,过度补贴国内市场。但分布式自发自用的补贴力度显著低于预期,收益率严重偏低,表明国家对产业整合、促进成本下行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激活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短期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将面临较大压力。
来自券商的的报告也指出,政府对于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不如预期,估计是想减少光伏企业对政策的依赖,并藉此把部分小型生产商淘汰。虽然从长远来说,这一政策可营造更健康的行业环境,但短期内整个行业都会受到打击。毕竟,补贴规模小将影响光伏电站项目的利润,间接影响对上游太阳能电池的需求。
笔者的担忧是,在今年这个电价补贴政策下,全年10GW的装机目标可能较难实现,主要是因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进度可能低于预期;此外,意见稿要求电网要积极提供并网接入服务,但是又没有给出相应的经济激励和绩效考核措施,并网政策的执行力有待检验。如今欧盟双反大棒未落,国内扶持力度又低于预期,这对光伏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句话,破洗澡水可以,但别把孩子一块儿泼掉。
补贴退位有待电力改革破冰
定高了,无效率;调低了,又不给力。其实,电价补贴机制的尴尬,折射的是电价形成体制的僵化。只有电力体制改革破冰,价格形成机制理顺,补贴问题才能获得最终的解决。
可喜的是,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禹民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揭示了我国电改的路径。在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已经实现的基础上,电力体制改革的下一个节点已落在电网领域。改变电网统购统销的运行体制,出台独立输配电价,统筹推进输配电体制改革,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机制。
笔者以为,目前电改的核心,就是要实现输电与售电分开,“输电的不卖电”。输电一方建好输电通道,收取“过路费”,用于电网建设与维护;售电一方负责卖电,参与市场交易。独立的输配电价可以由政府制定出台,而上网电价、销售电价要完全放开,上网电价要与发电成本变化联动,使原料价格从根本上与电价并轨,传导到终端用户,并在市场作用下最终确定销售电价。这样一来,电网对于电力调配的垄断和制约就不复存在,而且上、下两头电价联动,电价补贴的作用也就自然弱化了。
光伏复兴不能光靠补贴
伴随欧美对华光伏产业相继挥舞起“双反”大棒,在为中国光伏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有人表示,这正说明中国光伏已经对发达国家形成了全面竞争,动摇了他们的优势地位,所以西方才急于封杀而后快。可是,事实真是如此么?
3月初,来自美国皮尤慈善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引发了各界关注。按照这份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在光伏、风能和节能技术三大清洁能源领域都对中国享有贸易顺差,总额达到16.3亿美元;其中,光伏领域的顺差最大,达9.13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贸易顺差的56%。这与美国政府着力扮演的贸易“受害者”角色显然大相径庭,对于其大搞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是一个自打嘴巴的回击。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前几年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美攻城略地,为何美国仍然能保持对华清洁能源贸易的顺差?这份报告中,美国人自己给出了答案:虽然中国在清洁能源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组装方面具有优势,但美国在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方面居于行业领导地位,占据了清洁能源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因此获得更多贸易优势。
美国为了搞贸易保护,有意夸大中国光伏对他们的冲击和威胁,我们大可一笑了之,犯不着信以为真、用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中国光伏要对欧美发达国家形成像样的威胁,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国企业还应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方面狠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强调这困难那问题;指望一辈子躺在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上睡大觉,中国光伏的复兴是没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