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碳市场趋于崩盘,中国却如火如荼地构建着碳市场。那些曾经活跃于国际碳市场的买家们在经历了漫长寒冷的“冬天”后,中国碳市场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还差4个月在碳市场工作就整整7年的徐文林又开始重整旗鼓。“中国国内碳市场将大有所为。”这是他口中多次念叨的一句话。
徐文林的信心多少也反映了其所供职机构芬兰碳资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reenstream)对中国碳市场的信心,因此最近他们做了一件让碳市场圈里人都费解的事情。
路透社点碳(Point Carbon)近日转载该公司官方网站内容报道:芬兰的碳资产管理公司Greenstream已从为中国碳市场建立的减排项目中购买120万吨碳信用,是中国新兴的排放市场中首笔已知外资投资,计划将抵消信用出售给面临排放限制的中国公司。
“购买”二字足以让沉寂很久的碳圈又开始了讨论,“一上午我就接了十几个来自业内同行的电话,纷纷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亲自经手达成此事的徐文林暗自窃喜,认为自己走在了同行的前面。而且Greenstream总顾问卡尔(Karl Upston-Hooper)更加雄心勃勃 “希望在未来六个月至一年时间内将这一数量提高到1200万吨左右”。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发改委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出台不到两周,中国7省市试点的碳市场具体操作细节未知、就连一些地方配额分配都还存在利益博弈的情况下,怎么一家外资的公司就能够“购买”到了中国经核证减排信用(CCER)了呢?
CER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中经核证的减排量。CCER是经国家自愿减排管理机构签发的减排量,为中国核证减排量,即中国的CER。
碳商购买国内120万吨碳信用?
“他们肯定不是购买,绝对是按照期货的形式与业主签合同,一切仅停留在合同中。”供职于国内另一家碳资产公司的管理层张一志(化名)分析。
如行家预测的一样,徐文林在被追问下道出其并非“购买”。
“准确来说,目前还谈不上购买,我们采取的方式是预售,这些减排信用还没有被签发,只是停留在合同中。”徐文林表示,所谓预售就是和项目业主约定一个价格然后签订合同,等到所有市场机制都明晰以后,这些项目就可以直接进入批准程序。
由于发改委3月5日公布的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52方法学(第一批)是通过翻译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而来,“几乎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对项目评估方法并没有改变。” 徐文林表示,也就是说我们对签订的项目是采取预估的方式。
按照徐文林所说的操作方式,该公司“购买”了大约八个计划的中国经核证减排信用(CCER),其中大多数是替代燃煤发电厂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减排额度,“因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是发改委支持的重点,价值高于水电站、工业减排项目等。”
不过据徐文林介绍称,签订项目的业主都是以前Greenstream做国际碳市场业务时候的“老关系户”,“他们信任我们,所以把业务交给了我们。”
“我们赌的就是政策”
不过,一般而言,这样的做法同样存在着风险。
彭博新能源财经碳市场分析师曹晓磊分析,因为碳市场各种细节并不知晓,能够接触到的确定信息现阶段比较有限。
具体而言,一是项目本身的风险。是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得到发改委的批准,是否能够得到各级市场的批准;二是现金流的风险,因为中国碳市场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起来尚不明确。
其实,这就是一场赌博,一场关于政策的赌博。
徐文林表示,2012年10月份公司嗅到了商机,决策层在商业方向上做了重大的调整,未来业务重点着眼中国碳市场,国际市场处于观望状态。
不仅仅是徐文林所在的公司有这种敏锐度,来自欧洲以及澳洲的一些国际碳商有相同想法。
对于碳市场而言,政策是第一要素。
“我几乎天天向发改委的朋友打听关于碳市场的最新政策,看看有什么变化。”徐文林也担心,我们的碳市场政策不严格,执行力度不强,仅是一些象征性几笔交易。
也就是说,如果政策不落实, CCER并不会有太大市场。但是在理想状态下,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提供的数据,我国碳交易市场上每年CCER的需求量为7000万-8000万吨。
“因此,我们赌的就是政策。”徐表示。
国内碳价每吨20元人民币?
不过就算是政策不明确,国际碳商都纷纷认为如今在欧洲市场几乎崩溃的情况下,如果CCER的价格高于CER的价格,他们非常愿意来中国市场做生意。
但我国7省市碳市场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地方如北京的配额分配工作由于部分企业不满目前分配额度,还与地方发改委处于“论战”之中。因此,我国碳价究竟是多少还是一个谜。
记者从接近全国几大碳交易所的人士处得知,目前业内有国内碳价每吨20元人民币的传闻,“但具体是多少还要等到正式发布公告。”
徐文林表示,“如每吨2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也比国际碳市场价格高。而且在国内做项目所需成本也会比为国际市场做项目低很多。”
目前,欧洲的碳价由曾经的20欧元/吨跌至0.35欧元/吨左右。“如果继续做国际碳市场项目,卖价基本覆盖不了做项目的成本。”徐文林表示,当然大家都会盯着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