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双反”博弈进入倒计时 中国欲后发制人

2013-04-24 11:08:49 太阳能发电网
  6月,对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各种不确定性也成为光伏产业发展主旋律。   按照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案件的进程安排,6月初,欧盟即将出台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根据欧盟法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制裁势在必行,目前,这一观点也得到了

 

  6月,对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各种不确定性也成为光伏产业发展主旋律。
  按照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案件的进程安排,6月初,欧盟即将出台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根据欧盟法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制裁势在必行,目前,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内企业的普遍认可,中欧之间高达200亿美元“光伏”贸易战一触即发,进入倒计时阶段。而由中国提出、原本预计最晚4月份进行初裁的国内多晶硅“双反”继续保持拖延状态,出台日期仍尚无定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宗世界光伏产业中最大的“双反”案件博弈极有可能交织在今年的6月。
  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大限日益逼近。虽然中欧双方仍在不停地磋商、研究,寻找突破口,但两宗“双反”案件仍存较大变数。
  有消息称,国内延迟对欧、美韩的多晶硅“双反”初裁时间,意欲等对方动作后再进行选择性“回击”;与此同时,欧盟“双反”调查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总部设在德国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在获得欧洲20多个国家700家光伏企业的联名后,向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发表了公开信,表示反对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的“双反”。但近期,欧盟贸易委员仍提出,为避免中国企业的报复,建议政府以后自己做光伏产业的观点,在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同时,也将问题更加复杂化。
  上游产业岌岌可危
  由于长期受到美韩、欧多晶硅企业的倾销,国内多晶硅企业已有超过9成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但国际变本加厉的倾销行为并未有任何停止迹象,正在将国内仅余的几家大型多晶硅企业也推入万劫不复之地。目前,国内多晶硅产业岌岌可危,游离在破产边缘。
  究其原因,则源于国外多晶硅企业意欲达到对中国国内市场和价格控制的目的。为抢占中国光伏原料供给市场,美韩、欧多晶硅企业三方联手对中国多晶硅产业实施倾销。从2011年开始,国际多晶硅价格被国外企业迅速降到30美元/公斤,2012年更是不惜触碰多晶硅16-18美元/公斤的企业生存底线,销售价格严重低于这些企业当年的生产成本,使得国内刚刚启动的多晶硅产业遭到市场强烈冲击。
  近期,国外多晶硅企业倾销行为更加严重。其一方面逼迫国内下游组件企业履行高价长单,另一方面则压低多晶硅现货价格。从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数据分析,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企业用料超过3万吨,进口量超过2.1万吨,国内企业供应量不足1万吨,且销售只能随行就市以超低价格出货,导致国内多晶硅企业巨额亏损。
  在此状况下,国内多晶硅行业仍以大局为重,为避免中国光伏行业集体陷入“唇亡齿寒”的境地,国内上游多晶硅企业主动取消了之前与国内下游企业签订的长单协议,选择与下游客户企业一起抱团取暖。此举虽缓解了国内下游组件厂商的压力,但也让国内多晶硅企业内伤不轻。在与接受政府补贴、产业集团支持的老牌国际大型企业同台竞争之时,始终寡不敌众,处于弱势地位。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已岌岌可危,如果继续任由国外倾销,中国却毫无动作反击,国内多晶硅整个产业将面临破产。据记者了解,2012年,国内成本控制最好的多晶硅企业江苏中能亏损已超过9亿元,重庆大全、洛阳中硅、赛维LDK亏损情况则更加严重,离欧美韩多晶硅企业全面控制中国市场、达到操控价格的目标仅一步之遥。
  下游涉案企业忙转型
  国内多晶硅企业发展艰难,下游组件企业也并不轻松。
  随着6月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大限的逼近,下游组件企业也在寻找企业发展出路。浙江光伏协会秘书长赵永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来看,欧盟‘双反’的案子非常特殊,不可控性很大,变数也会比较大。欧盟一贯态度强硬,杭州光伏协会已经与光伏企业通过沟通,意见达成一致,对结果预期不会太乐观。”
  赵永红介绍,浙江全省涉案46家光伏企业,75%的产品销往欧洲市场。2011年,浙江对欧盟组件出口是25亿美元,占据此次“双反”金额的1/10强。“一旦出台不利的结果,对浙江的光伏企业还是会产生很大影响。”赵永红说,“但企业并不会感到意外,他们都在积极做一些准备与预案。而原本出口欧洲占比很小的企业可能会比较快一些转型,转向做一些离网的小系统或脱离光伏行业。”
  赵永红表示,这些光伏企业在积极应诉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新兴市场。作为强制应诉企业,浙江昱辉阳光依旧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以销定产,企业运营状况良好;浙江向日葵太阳能在开拓日本市场的情况也较好;正泰太阳能在国内光伏电站建设也已走在民营企业前列;其他的光伏企业纷纷布局青海、宁夏、西藏各地的项目,企业希望通过这些方式降低对欧盟的依赖度,防范和降低“双反”带来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国内大型光伏下游企业也在逐步以新市场的开拓降低其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近日,常州天合光能高级副总裁朱治国在接受采访时说,2012年第四季度,天合光能在欧盟市场份额已从之前的50%下降到25%,未来仍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该市场份额将由国内与新兴市场替代。朱治国介绍,目前,天合在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出口量的20%以上,在2013年,天合争取在国内市场做到15%以上。同时,他还透露,2013年天合光能的出货量将由现在的1.6GW上升到2.1GW。
  “双反”考验政府智慧
  欧盟“双反”迫在眉睫,短期内,无论国内光伏上下游企业如何积极应对运作,也难以保证在欧盟“双反”案件中独善其身。有消息称,作为应对欧盟“双反”的一张王牌,中国多晶硅“双反”将在欧盟出台终裁结果之后初裁。
  赵永红说:“从国外多晶硅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看,其对中国出口大量多晶硅原料,却一直在亏损,其倾销事实基本可以认定,加上近期国外企业对中国的加速出口,对紧急形势的追溯也是构成的。但从国家层面来讲,现在国家关注的不是仅仅一个光伏行业,更注重地是与欧盟的一个整体关系,这需要国家采取很多方式给予应对。”
  “在和别人博弈的时候,我们要保证自己手中有牌可以打。”一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说,从时间上来讲,国内已经早早向欧盟示好,在当初国内多晶硅“双反”立案之初,仅针对美韩立案,并未涉及到欧盟,也是希望欧盟不要“双反”,仍期待双方的一个和解,但欧盟似乎并未领情。在此情况下,国内才将欧盟临时加入多晶硅“双反”名单。可以说,国家已经尽力在尝试平衡与欧盟的利益关系了,但也造成了本来已经可以先初裁的美韩“双反”案件,需要等待对欧盟初裁的时间表,客观上延长了美韩继续多晶硅倾销的时间。
  赵永红说,此次国家依然选择在欧盟之后“出手”,仍然是希望欧盟能够意识到,它的裁决直接会影响国内对多晶硅“双反”的初裁结果。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双反”可能有三种结果:一个是对中国采取较高的税率;一个是被推翻掉;第三个就是妥善解决。其中,妥善解决方案就是开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条件。对此,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在接受采访时说:“妥善解决的方案可以是象征性的征收,或者要求中国政府也降低某些产品的关税,但这仍要看欧盟想以此交换那些条件,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钱晶强调:“任何行为都是以利益为前提的,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欧盟可能会和中国协商一个双赢或至少不双损的结果。而一旦欧盟确认高额制裁中国光伏企业,欧洲市场至少要倒退5年,同时它也会承受报复性的经济打击,双边贸易战开启,输不起的一定是经济上已经风雨摇曳的欧盟。”

 



作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郭燕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