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光伏行业最近曝光率挺高,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并不能阻止行业基本面的回暖,从本质上而言,将中国光伏行业带入危机的不是欧盟和美国的“双反”,而是光伏产业自身。正如中国任何一个赚钱的行业一样,在发展初期高额利润驱使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上马项目,然后是产能过剩,血拼价格战。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本身并不新奇,所不同的是,光伏危机中市场淘汰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所以经历了痛苦的收缩之后,大约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光伏组件和多晶硅开始悄悄地复苏了,股价也在今年春节后相对大盘保持强势,虽然当前光伏行业TTM整体法PE高达近80倍,但对于拐点行业而言,这正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欧盟“双反”难阻中国光伏拐点
沉寂了3年之久的光伏板块近期再度受到市场关注。不仅是因为5月24日欧盟成员国内部对华光伏征税的投票表决,更重要的是,作为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光伏产业在长时间业绩大幅滑坡后,其电池组件产品的毛利率已经触底回升,部分光伏企业一季报业绩扭亏为盈,行业整体基本面环比略有改善,甚至预计上半年同比好转。
欧盟“双反”或是靴子落地
据媒体报道,此次欧盟对华光伏组件产品“双反”征收反倾销税高达47%,这意味着光伏企业微薄的毛利润将再次受到冲击,好不容易迎来的行业“拐点”最近又引发了一轮质疑。中国光伏行业真的复苏了吗?光伏行业虽然隶属高科技的新能源领域,但却由于技术门槛不高,2007年以来各企业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甚至当时连卖毛巾的孚日股份以及做饲料的通威股份都上马了光伏产品线,光伏产业沦为“三来一补”低端外贸模式的翻版,行业本身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而中国光伏销售却主要依靠外需拉动,对外出口高度依赖,甚至到了今天对外依存度仍然有55%。
近日欧盟委员会同意向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该投票结果将于6月6日起宣布,税率平均为47%。悲观者认为欧盟的新一轮“双反”一次性将提高近5成的关税,必然会给本身毛利率仅为个位数的中国光伏企业给予沉重打击,经济复苏漫漫无期,更别提什么拐点了。但乐观者则认为由于“双反”终裁于2013年年末出台,中国政府仍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协商,所以6月初揭晓的结果反而有靴子落地的效果。而据PV insights的样本统计,在“双反”公布前夕,光伏市场产品价格波动并不大,PV级、二级多晶硅价格虽然同比略降,但中下游电池片、组件价格却是小幅上涨,表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按照常规逻辑,中国光伏产业能否走出危机与政策息息相关,尤其是国外的“双反”政策,直接影响了全球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但凡事都要动态观察,国外对中国光伏的围攻是从2011年由美国掀起的,欧洲或许因为垂涎于对华光伏技术与设备的出口,拖到2012年才跟随美国的步伐对中国光伏进行反倾销。2012年不仅是行业供大于求最严重的一年,也是国外政府围剿中国光伏企业最猛烈的一年。
为了应对光伏行业的危机,我国发改委一改此前对光伏产业的态度,转而进行扶持。而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业内测算未来几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去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大面积关停倒闭,此前预计上马的项目也纷纷搁置,被动收缩产能令供给端在短时间内反而难以大幅增长,“剩”下的光伏企业迎来业绩拐点。一方面是新需求端口被打开,另一方面是供给被压制,所以从数据上分析,记者认为欧洲“双反”影响渐弱,即便是对欧洲市场出口最悲观预计的5~8GW的销售缺口,该缺口也将得到中国、日本等新兴国家新增需求的弥补。比如国内去年审批“金太阳工程”,第一期1.7GW,剩余的1.2GW将在2013年6月30日并网;第二期2.8GW,2013年底前完成。而与此同时,欧洲市场的组件产能只有2~4GW,无法满足欧洲所有需求,因此即使“双反”结果非常不利,中国组件厂商仍有机会在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国外市场拿到部分份额。比如在晶澳太阳能的财务说明会中,公司高管明确指出,晶澳太阳能一季度业绩有所起色,得益于在日本销售出更多组件及在新兴市场的扩张。
庞大内需点亮光伏产业
随着中国内陆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光伏产业的话语权也将得以提升。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占全球的近1/3,加上日本、印度等新兴市场兴起,则将占到全球光伏新增的5成,而欧洲“双反”有可能引发中国政府一系列反制裁措施。业内预计,中国可能在6月底之前出台对欧、美、韩多晶硅的“双反”,同时还将对国内光伏产业出台补贴等一系列具体政策。
光伏产业当前所谓的供过于求并非意味着光伏是夕阳行业,相反,中国光伏业今日的困境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步伐过快而非末期的周期性现象。以全球平均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000小时测算,只要到2020年全球光伏发电达到8%的渗透率,那么未来每年的新增装机需求与2011年相比就有10倍的增长空间。目前机构普遍对今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的预计规模是37GW,同比增长26%,其中国内将超预期达到11GW,日本也将达到5GW,足够弥补欧洲市场需求的下滑。
从一季度大部分光伏企业的销售来看,保利协鑫期间出货量增加,亏损减少,这与上游多晶硅企业价格改善相互印证。而其他多晶硅以及组件企业一季度存货没有明显增加,业内预计上半年行业依然会延续去库存阶段,下半年随着政策的落地,业绩将明显改善。
如果没有前几年光伏产业的危机,就没有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而只有发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才使得光伏发电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可能,这或许才是巴菲特近几年在光伏产业陷入最严重危机时而布局光伏发电站的原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次欧盟“双反”只是光伏产业复苏初期的一个小插曲,并不会阻碍行业拐点的大趋势,对二季度部分企业业绩或许带来一定影响,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其触发的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在经过一轮行业洗牌之后,未来几年国内光伏产业有望迎来一次更有质量的繁荣发展期。
行业复苏从下游向上游传导
一季报显示,最让投资者兴奋的晶澳太阳能2013年第一季度毛利润转正并达到了6%,而其上个季度还为-4.6%,在A股32家光伏公司里,有15家盈利,组件企业东方日升等一季度均实现了扭亏为盈(详见附表)。这种业绩的拐点也反映在股价里,年初以来大盘回调但部分光伏股却保持相对强势,中环股份、阳光电源、向日葵等股价持续上涨。
从行业复苏的逻辑上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晶硅制造企业依然受到原料进口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业绩复苏或许会晚一些,但利润与股价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却会比较显著。而2013年国内光伏需求的爆发,最直接受益的则是下游公司,因为下游企业更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回升以及受“双反”制裁影响较小,比如做国内光伏项目的EPC总包商特变电工,以及占国内逆变器30%份额的阳光电源,电站开发商海润光伏、航天机电、中利科技等。其后依次才是组件、电池片、硅片、多晶硅等中上游公司,而以曾经的大牛股精功科技为代表的光伏设备股则受益较小,因为行业扩产高峰已过,刚刚喘过来气的光伏企业不会立即上马新生产线,这点从光伏设备股走势较弱也可以看出端倪。
总之,对于光伏股,我们还可以关注开工率比较高、转型策略比较好的龙头企业,如晶澳太阳能之所以一季度业绩靓丽,是因订单转向新兴市场,国内占40%以上,美国和日本占10%,南非占13%。目前,晶科光伏的开工率达到100%,二季度订单继续旺盛。此外,像昱辉、英利、天合等开工率也均达到9成。整体看,光伏行业向上的拐点已经隐隐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