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欧的光伏贸易争端看似仅是两个经济体间的博弈,但其背后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非石化能源等事项却都属于全球议程,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实则也必然服从于这个大议程。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从昨天起正式实施。尽管协议的关键内容——承诺价格和出口配额均没有公布,但根据参与谈判的企业人士透露的消息,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价格底线定在0.56欧元/瓦,同时,输欧的光伏产品出口限量在7GW/年以内。
这一解决方案名为价格协议,实为配额协议,其实质是将减少输欧光伏产品配额来换取价格上的让步。该协议的实施意味着在前后历经了一年左右的拉锯之后,中欧间的这一光伏贸易争端将暂告一个段落。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一个结果?回过头来看欧盟当初掀起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全过程,又会有怎样的解读?
在国际政治经济纷繁复杂的往来关系中,基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缘和利益上的客观存在,它们相互间的各种互动及往来其实都仅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中所发生的故事本身既不完全为“真”,因为它只是其他事物映射出来的一个镜像和结果而已;却也不完全为“假”,因为毕竟在镜子的另一端也的确出现了些许端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能找到镜子中那个故事的源头所在。当然,有时镜子本身就能说明一切,但大部分时候,这面镜子往往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仅是众多源头透过镜子的一个集中表现而已。因此,如果不能在其中找寻到镜子背后的源头,那也就无法真正明白镜子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又为何会发生这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镜里看花赏月”,越来越糊涂而已。
那么,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究竟是怎样的一面镜子?
在尘埃落定之际,我们可以尝试来挖掘这面镜子的源头所在了。
首先,撇除其他因素,直观来看,这面镜子的源头无非是行业性的产品贸易争端,是欧洲在面临一些经济发展困境的背景下,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这样来看这面镜子的话,那么,其本质便无异于其他行业和领域所发生的各种贸易争端,而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解决光伏贸易争端,无非几种结果,要么两败俱伤地大打贸易战,要么便是忍气吞声地吞下苦果,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来换取自由贸易。事实上,最后这几种结果都没有发生。为什么?因为镜子里光伏贸易争端的源头绝非贸易保护主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