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反转”一词已为不少光伏市场文章所用,笔者从未重视。近来《20大光伏制造商Q2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市场已反转》(简称《反转》)、《2013年二季度——光伏组件产业的转折点》两篇消息,使笔者不能不陷入长考,因为5月中旬写有一篇《光伏复苏期还未到,战略投资机会正在到来》中提到:“产业复苏期的到来,是以批量有竞争力企业经营结果转正为标志。”“今年底明年初转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目前已确认“反转”,意味笔者判断有误。
《反转》给出如下数据:“世界著名的20家制造商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在2013年第二季度超过5.8万千瓦,较上一年同比增长占21%。”“中国的使用产能利用率运行在6月份为99%,台湾厂商在84%以上。”最近还有这样一些消息:晶科运营利润率及净收益一年多来首次恢复正值,产品出货量也同比上涨62%;赛维则预计从6月开始出售的硅片已可获取正的现金流。相对长达两年时间的凄风苦雨,这些数据实在令人振奋。
更加可喜的是两个趋势愈加明确:一个是市场空间继续向有竞争力企业倾斜。在很多企业停产、半停产情况下,有竞争力企业却全力开工,出货量屡创新高,“像我们英利西北公司,在5月底的时候就没有组件可以供应”英利的人如是说。英利今年二季度出货量达到800MW,打破光伏制造商历年记录。工信部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前7位组件厂商出货量已超5GW,约占全国总产量45%;二是企业效益分化,有竞争力企业的毛利率正在迅速提高。今年光伏产品市场总体呈现出货量增加,销售额下降带来毛利率下降的局面。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2.5亿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6.6%,价值52亿美元,下降35%。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20.7美元,下跌55.7%。但我们看到有竞争力企业的情况却是大不同:天合和英利预计出货量分别增长24.5%和24%,毛利率均为11-12%,而二者Q1的毛利率分别为1.7%和4.1%。总之,有竞争力企业的销售情况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