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光伏电站“淘金”险象环生
来源:中国证券报
自2011年8月以来,光伏行业兴起一拨扎堆投建光伏电站的热潮。拥趸者中,除了传统电企,还有深陷亏损泥淖的上游制造商,甚至还出现与光伏本是陌路的其他产业资本的身影。
在他们眼里,相对于设备制造环节普遍告负的毛利率水平,光伏电站开发有着近10%的投资收益率,可谓是光伏寒冬下的独好风景。于是,趋之若鹜,时不我待。
然而,翻开这些企业最新的财务报表会发现,斥巨资豪赌的“10%投资收益率”鲜有兑现者,只有高企不下的资产负债率赫赫在目,光伏电站开发已渐渐沦为资本的游戏。
分析者指出,尽管有“十二五”装机35吉瓦的愿景在引导,但在始终无法回避的产业瓶颈疏通之前,资本和企业均应当反思自身的发展战略,切勿再把光伏行业拖入下一个泥淖。
投资规模超规划逾3倍
“我们行动算晚的了,好的资源几乎都被瓜分了。”国内一家中型光伏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如是告诉记者。这番话的背景是:光伏行业在政策利好的撩拨下,正在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电站开发争夺战。其中,先入局者早两年前就已经在西部上网相对便利的区域圈好了优质资源,他们公司作为后来者不得已被挤到宁夏中卫市的沙漠边缘去建电站。刚刚过去的6月,公司与中卫市政府签订了300兆瓦的电站建设协议。
但他也欣慰道:“虽然起得有点晚,但应该还能赶上个热闹的大集,因为电站开发是目前光伏行业的蓝海之地。”的确,自从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以来,资本对于光伏行业的目光已经从过去的制造业转移到下游电站开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