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需要的绝不仅是清晰的上网电价和补贴及时发放,国内光伏电站的经济性严重依赖于度电补贴,上述问题的解决只是商业化的开始,而资本的顾虑远不止这些,电站收益率为多少?收益的风险怎么控制?如何保证业主按时收到电费?后续政策意义在于增加实际操作细则,打消业主顾虑,增强投资信心,这注定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光伏政策还需更“贴心”
中国光伏需要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型,进而实现光伏行业的市场化和资本化,但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这是中国与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在发展光伏方面的最大差距。中国光伏政策在核心问题上执行力不够,在政策广度方面也不够“贴心”。
近段时间国务院陆续出台的各项扶持措施都是在着力解决执行力问题,而光伏装机要真正获得突破,还需要国家完善很多配套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减少个人一次性投资,鼓励民用屋顶大量出租等,这方面我们的确可以借鉴成熟国家的做法。成熟光伏市场在政策方面具备两个要素,中国此次新政只解决了一个,即执行力问题,尚未帮助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
在德国,政府采取“上网电价,统一购买统一销售”的模式。电网公司以较高的价格把所有光伏发的电收购上来,并及时发放收购款,让业主和投资者有高涨的投资热情,然后电网公司再和政府去核算补贴,获得补贴差价。而政府再把这部分补贴的资金分摊到消费者上缴的电价中去,发电者与用电者都承担了部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责任。
日本光伏市场政策稳定而且慷慨,仍是目前全球补贴最优厚的地区,所以光伏发展速度较快。其实,中国之前出台的1元/度上网电价与发达国家的激励政策类似,只不过政府没有通过立法的手段解决光伏并网和补贴问题,此次国家完善核心的上网电价法,并确保执行不打折扣,或许企业最担心的问题即将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