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的寒冷远未散去。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中国和欧盟就光伏“双反”达成初步和解,但这些利好消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光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光伏企业的命运。它们依旧被笼罩在阴霾中,在困难和煎熬中徘徊。
“全县41家投产的光伏企业单晶硅项目已全部停产。”浙江开化县某光伏企业负责人吴德胜(化名)告诉记者,原来还有一两家有点零星业务,但到6月份也彻底停产了。“价格实在太低,开工就是亏本,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地处浙江西南部的衢州市开化县是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集群地,在鼎盛时期,光伏及光伏配套企业达到七八十家。衢州市是浙江省命名的首个“光伏产业基地”,该市七成左右的光伏企业集中在开化。
鼎盛时期:货款多到不知是谁打来
开化光伏产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
浙江启瑞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仁中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化的军工企业601厂就生产以硅为原料的半导体材料,后改制成立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向硅峰)。此后,一些有技术、有销售渠道和管理能力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出来自己办厂,逐渐形成块状经济非常明显的开化光伏产业。
2003年以后,开化的光伏产业真正起步;2006—2008年间进入了投资高峰期;2009—2010年进入投资顶峰。
开化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光伏办公室副主任占学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鼎盛时期,光伏业产值接近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余仁中表示,开化大多数光伏企业主要从事上游的单晶硅加工,产业层次比较低。
然而,这并不影响企业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