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分布式光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政策利好过,但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艰难过。2014年,这个被众多媒体冠以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元年”的年份,却因“融资难”问题而增加了些许的不和谐“变奏”。
根据光伏发展目标规划,2014年我国光伏装机将会达到14G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将达到60%。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在审批、并网、补贴等方面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对于分布式光伏来说,2014年有着有史以来最“给力”的政策支撑。
那么,政策东风之下,是否会迎来一场分布式光伏的盛宴呢?
诸多业内专家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答案似乎并不没有那么简单。
还欠“融资”
一边是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望而却步,而另一边则是整个光伏行业的融资困境,融资难问题在中国光伏产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李梓森,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监。2014年,是他们公司大举进军分布式光伏的一年,并做出了500兆瓦的光伏电站融资计划,为了考察融资环境,公司派出了40人的团队考察全国光伏电站运营情况。
然而,调查结果让李梓森有些失望——中国光伏市场的融资,尚须成型的商业模式支撑。
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已经达到了18G瓦,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不过,由于光伏下游应用一直依赖政府补贴,缺乏市场化的投融资模式,包括“金屋顶”、“金太阳”等工程项目的政府补贴曾占到了光伏行业融资的50%,造成行业融资渠道一直极为匮乏。
随着“金太阳”工程的退出,光伏产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紧。
而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研究部主管彭澎测算,光伏投资回报时间较长,工商业用电电价情况下,自有资金回报时间6-9.5年左右,大工业用电电价情况下,自有资金回报时间要8-10年时间,而居民电价则需要10-11年左右。
大型集中光伏电站融资问题较小,由于规模效应比较容易获得银行授信。而有着大型国企背景的大型光伏电站,则可以利用母公司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不过,中小电站的开发商则需要担保公司担保,其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另外,在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不管是银行还是债券市场,他们都难以获得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