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是能源行业最核心的问题。所谓能源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围绕能源生产、供应、消费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策略,涉及到产品价格、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我们知道,能源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国际安全、国家战略密切相关。能源政策是国家处理和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手段,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是国家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促进能源发展的政策需求,包括制度环境的变迁、行动团体的缺失、政府的领导者对能源预期收益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等制度需求。
在制度需求层面,政府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技术、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在制度供给层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地实施制度供给,解决能源政策制度短缺的问题。
能源战略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是实施能源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
石油危机以后,美国通过相关政策推动能源战略转型,逐步实现了能源的供给安全和使用安全。从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历史经验,不难发现,能源立法是保障能源政策顺利推行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依据和保障。特别是《2005美国能源政策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21世纪初期的能源政策发生重大演变,降低能源供应的国外依存度、增加国内能源供给多元化、节约能源以及大量使用清洁能源的核心思想被确立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能源政策的主轴。
美国《2005国家能源政策法案》是美国政府在现代国际能源市场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等背景下,审时度势,对国内能源政策进行完善,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2007 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拉开了美国能源改革的序幕。 不同于《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该法案更加注重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对美国国内的节能技术研发和生产投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2008年第3、4季度GDP都是负增长,美国经济步入衰退。为此,奥巴马新政府提出一项财政刺激计划,最终于2009年2月12日经参众两院协商形成了规模达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作为奥新政府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2009 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The 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of 2009)提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进一步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能源战略框架。奥巴马政府希望减少石油消费,增加可再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可被视为当前能源更新换代过程中最具雄心壮志的能源政策。
奥巴马政府前所未有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并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审视。在遭遇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新能源政策是其在经济领域变革的核心。奥巴马政府认为,短期内,新能源政策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长远来看,可以帮助美国降低甚至是摆脱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并在清洁能源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继续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可见,奥巴马“能源新政”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
这一“能源新政”有四大支柱:节能增效、新能源开发、智能电网研发、应对气候变化。其战略目标是:通过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对能源浪费无度的生活方式,实现能耗的实质性减少;通过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摆脱对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超导技术的相互结合,实行输电网络的智能化调度,确保国家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输电损耗的大幅减少;通过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恢复美国的道德形象,实现对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领导权的掌控。
奥巴马能源新政的真正战略意图在于改变国际资源的分配体制,造就一个达数十万亿美元的新型产业,大量增加国内就业需求,拉动美国经济再次崛起,实现美国从消费社会向生产社会的转型,彻底改造美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总之,美国能源新政策是一个以能源结构变革为先导的经济全面复兴计划,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层面都有广泛影响。奥巴马政府视新能源政策为美国继续引领世界的一项重要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