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 日,广东试点以98.9%的企业履约率完成了首年履约。在经历了一次延期之后,最终182家企业在配额注册登记系统提交配额完成履约,18家企业符合要求转为报告企业,剩余2家企业没有完成履约,配额履约率达到99.97%。
广东是目前仅有的要求企业有偿获得部分配额的试点。作为检验企业对有偿配额接受度以及一级市场发放运行机制的唯一试点,广东碳市场的运行既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多样性经验,也面临着首推有偿配额带来的重重考验。
“希望政府少收点钱,多做点事儿,在改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方面能提供支持,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持企业就好了。”一家广东被纳入石化企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广东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陈毅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前有偿发放所得收入目前正在财政厅进行对接,之后会尽快推出节能减排专项支持资金的指南,告诉企业哪些项目可以申请、具体如何操作等,通过专项资金的方式将这笔收入反馈到企业节能减排上。
同时,广东也在对过去一年的拍卖制度进行评估和讨论,提出了取消强制竞买、调整底价设置、改变有偿比例等多项优化措施,新一年的配额分配方案将在8月1日前后推出。
即将优化拍卖制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即将发布的新一年配额分配方案目前仍在进行最后的讨论,将会对拍卖及分配制度做出较大优化,引入多种灵活模式,也借鉴了其他试点的成功经验。
首先,配额总量相较去年将有所上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部分新建项目企业。去年中,部分新建项目完工,于是这些企业加了进来就导致总量变大,同时企业数量也会增加。
此前,广东已明确表示将纳入纺织、建筑、交通等7个新行业,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配方法制定等。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纳入新行业企业。
其次,拍卖底价的设置也将有所调整。新的方案将不会沿用过去60元的价格,但最终方案仍未决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拍卖底价设置方案中,有过底价和二级市场挂钩的想法,但是最后可能仍会调整。考虑到底价在一级市场能够展现政府的判断和对节能减排的引导等,因此仍有可能采用固定底价的方式,但价格将低于60元。
同时,部分行业的有偿配额系数将有所上升,比如电力行业可能上升至5%。但最重要的是,在新的方案中将不再要求企业必须通过竞价方式购买有偿配额。按照目前设计,企业将先获得97%(电力行业95%)的免费配额,然后由企业自行决定何时购买,如何购买,买多少。企业可以通过一级市场,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还可以通过自身节能减排节约配额,在最后履约时足额上交就可以。
此外,投资机构也有望进入到一级市场的竞价发放中来,直接获得入场筹码。
目前,拍卖次数基本固定为每年四次,同时考虑采取每次拍卖没有发放完的配额将予以注销的办法,不再留到下次再卖,这样也可以相对偏紧的发放、收紧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