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天津完成2013年碳排放配额履约。连续两次推迟履约期后,114家纳入企业中4家企业未履约,履约率达96.5%。
同时,7月25日也是天津2013年碳配额(TJEA13)的最后交易日和最后交收日。从2013年12月26日正式上市到7月25日最后交收,天津2013年碳配额累计成交105.7万吨,其中协议交易82万吨,占总成交量的77%。
价格方面,6月10日进入履约期来,价格一路下跌,7月24日达到历史最低值17元/吨,这也是国内碳市场最低价。
比较五个完成履约的试点市场,天津是交易量最少、价格最低的市场。
对此,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振清表示,天津纳入企业中大部分是国企和央企,他们受政策和管理层的影响,态度趋于保守,参与碳市场积极性不高。
“全国都是这种情况。很多人对碳市场不了解,只能采取风险规避的策略。”孙振清说。
而价格走低则与履约约束力不强有关。“履不履约都没有一个强制性的约束。从市场价格的信号来说,这不能引导企业积极履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价格往下走。”孙振清说。
首次履约期结束后,天津将可能会做出一些政策和配额指标方面的调整。孙振清透露,天津正在准备起草更加完善的管理办法,具体包括提升管理办法的级别、增加相关的约束性规定、整合政策和节能减排资金、调整交易品种等等。另外,由于环境治理压力的加大,天津将减少2014年碳排放配额,特别是高污染的钢铁行业。
天津发改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府正在研究情况,届时将统一向外公布有关信息。
交易量上升价格走低
天津碳交易市场出现了一些特征,即履约期交易量占总成交量59.3%,7月24日现国内碳市最低价17元/吨。
6月10日至7月25日是天津履约期。根据此前天津发改委发布的《天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暂行办法”),纳入企业应在5月31日前完成履约。之后,天津两次推迟履约期,最终在7月25日完成履约。
“碳核查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企业进行充分沟通,我们就把企业履约的时间往后推了。”孙振清解释。
作者:危昱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