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光伏发电并网容量的目标是达到13GW,实际情况却与此相距不小。随着进一步支持政策呼之欲出,光伏产业有望进入蓝海。
对此,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朱黎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提高光伏发电的光电转换效率是未来主攻方向,尤其是CFZ技术代表着行业发展方向。同时,要促进光伏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补贴支持政策力度必不可少。
光伏产业回暖
记者: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怎样?
朱黎辉:2007年到2013年,我国晶硅电池产量都是世界第一,远超过美国、日本和欧洲。2012年前后,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一轮低迷期。当时国内大大小小1000条生产线中停掉了大约800条。
从去年起,为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我国一共下发了包括四号文在内的十大文件,以改变过去九成以上光伏产品靠出口的状况,拉动内需来发展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开始回暖,3000吨以上的多晶硅企业恢复了十五家;而有规模的单晶硅厂也恢复了七至八家。
一般而言,光伏发电的硅电池片生产有16道工序。比如投资一条六吋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需10亿美元,但投资一条6吋的156 156mm(多晶)或125 125 150mm(单晶)25兆瓦到3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只需三千万元,且大部分设备都已国产化。
据统计,2013年我国光伏电站新增装机容量12吉瓦,而欧洲只装了9吉瓦。我国的光伏安装量已是世界第一。今年国家要求新增13吉瓦,到明年国内累计安装太阳能电池要超过50吉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大坝。而到2020年国内累计安装量要达到100吉瓦,到2050年达1120.96吉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4%。以此来测算,到2050年我国光多晶硅的年产量就要达到80万吨,是现在的八倍,市场空间巨大。
作者:王婷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