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把一个产业规模做到极致后,是应该继续坚守,还是多元发展?这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难题。 近日,全球最大家纺企业——孚日股份(002083,SZ)因连年亏损、盈利无望而变卖旗下所有光伏资产。昔日的“毛巾大王”用6年的时间、以8亿投资为代价,给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注脚。 困境下的转型
当企业把一个产业规模做到极致后,是应该继续坚守,还是多元发展?这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难题。
近日,全球最大家纺企业——孚日股份(002083,SZ)因连年亏损、盈利无望而变卖旗下所有光伏资产。昔日的“毛巾大王”用6年的时间、以8亿投资为代价,给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注脚。
困境下的转型 “目前,公司的光伏生产线和相关资产已有多个买家表达出收购意向,但最终尚未确定出售的对象和价格。”全球最大家纺企业——孚日股份董秘张萌说道,公司投资的光伏产业常年亏损、盈利无望,忍痛砍掉也是无奈之举。
俗话说,开门容易关门难。眼下,孚日股份要甩掉光伏产业不得不咬着牙做出一笔亏本的买卖。根据公告显示,该公司30兆瓦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及附属设备账面原值为8.07亿元,账面净值尚有 3.75亿元,但只评估出5805.82万元,较账面净值大减84.51%。如果按评估价成交,孚日股份将损失3亿多元。
不过,这却是“毛巾大王”割肉止损的唯一选择。张萌介绍道,近年来,光伏产业整体不景气,产品价格持续暴跌。企业设备投资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已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困局,光伏生产线自2014年10月31日已经停产。
曾几何时,这个全球最大家纺企业曾把光伏作为第一主业、逐渐取代纺织产业。可谁能想到,仅仅投资6年后,“毛巾大王”被迫断尾求生——贱卖资产、逃离光伏,折戟而归。
山东孚日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家用纺织品公司,出口额自1999年以来一直蝉联全国家纺行业第一位。毛巾在日本占有率超过40%,在欧美达到20%左右,董事长孙日贵因此被称为“中国毛巾大王”。
不过,这个“毛巾大王”很长时间内是以外销为主,国内市场销量却很少。2006年后,中国纺织业遭遇到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困局——劳动力成本飚升、人民币大幅升值、出口退税一降再降、环保压力日益加大——几乎全行业陷入亏损。张萌回忆道,正是这一年,孚日集团决定开始多元化发展,进行战略转型。
“必须在企业生命力旺盛时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原有产业积累,挺进附加值高的朝阳行业,才能有发展后劲。”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这一思路成为了企业转型的方向。经过多方考察后,如日中天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被“毛巾大王”看中。
当时,光伏产业在中国可谓炙手可热,不仅诞生出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老板施正荣还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首富”。全国各地光伏产能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出来。
即使到了今天,在部分员工看来,孙日贵对于企业第一次多元化发展是“极为慎重”的。他曾连续8次赶赴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进行考察、商洽。
最终2008年1月,孚日股份将原定用于家纺生产改造项目的5亿元投向光伏,注册成立了孚日光伏有限公司,建设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同年7月,与德国博世公司各持50%共同投资1750万欧元设立埃孚光伏有限公司,负责电池组件封装与销售。
作者:种昂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