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其中有一句话在能源圈引发热议。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其中有一句话在能源圈引发热议。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句话在业界看来,其实渗透了国家层面对于其提出的“能源革命”的最新诠释。
能源革命要改变当前的能源结构,而如何改变能源结构,中央给出的意见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按照不久前国务院下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体系进行了“规划”,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同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这是一组渗透着较大“改变”信号的能源结构调整数字,未来的五年,中国如何实现这些“改变”?如果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作为一把“钥匙”,它能否打开一直困扰中国能源消费体系的这把锁?
按照此前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该计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和行动纲领,最重要的是给出了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的上限,这在中国能源发展史上还是首次,此前能源供应主要是满足需求,今后则是要面对能源和煤炭消费的天花板。”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而作为整个《行动计划》的核心,这些目标如何分解并完成将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对比一下2013年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65.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9.8%,天然气比重为5.8%,石油比重是18.6%。
“目前最大的难度来自石油消费比重的降低,2013年底的比重是18.6%,按照目标要求,到2020年的比重降低为13%,这意味着今后7年每年降低0.8个百分点,在当下,石油作为交通运输业最主要的燃料,而且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每年都在呈现上涨趋势,如何让石油在能源结构中下降到13%?”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记者表示。
对此,一位参与地方能源规划的人士对记者解读称,“关于实现石油消费比重降至13%的问题,简单算一下,占比13%对应石油消费量为4.4亿吨,加上规划里提到的煤基替代、生物质替代和交通替代所形成的石油替代能力4000万吨以上,也就是说到2020年的石油"消费"约5亿吨左右,截至2013年这一数字是4.98亿吨,换句话说,未来7年的石油消费只要与当前相当,就可完成目标任务。”
作者:于华鹏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