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5,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碳市场的运行将进入第三个年头,而湖北和重庆两个试点也将首年履约,全国市场国务院令有望出台,而配套细则的建设也将继续推进。 据记者了解,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多个试点都在计划扩大纳入范围,增加纳入企业类别。同
展望2015,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碳市场的运行将进入第三个年头,而湖北和重庆两个试点也将首年履约,全国市场国务院令有望出台,而配套细则的建设也将继续推进。
据记者了解,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多个试点都在计划扩大纳入范围,增加纳入企业类别。同时,区域间碳市场合作也在部分试点的来年工作计划中。
在碳金融方面,包括碳期货在内的研发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碳基金也将成为政府发展低碳产业推动减排的重要方式。配额有偿发放经过了多个试点的不同尝试,也进入部分试点的考虑中。
试点市场探寻扩大纳入范围 在2015年,试点范围扩大将成为多个试点的工作主题。
据记者了解,深圳市发改委碳交办目前正在着手进行新一批符合《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中管控单位门槛的工业企业的纳入工作。新一批拟将纳入的企业涉及到了包括地铁公司、公交公司等400多家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将成为首个纳入交通板块的碳市场,政府计划在2015年将机动车纳入碳交易管控体系。机动车包括个人用车与公共交通,下一步都将按照管控类别、上牌时间等指标分批次纳入、分步骤实施。目前,已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修订《若干规定》,使其囊括范围更广。
广东的纳入范围扩大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据广东省发改委方面介绍,目前发改委已组织有关机构开展新行业、新领域的方法学制定工作,包括陶瓷、有色、纺织、造纸、化工等行业,下一步将组织对这批新行业企业的排放盘查和分配,计划在2015年将这批企业逐步纳入。
记者获悉,目前纳入企业“门槛”最高的湖北也有望扩大纳入范围,相应工作或在首年履约完成后开展。
上海也正在研究试点期结束后的第二阶段规则制定,或将进一步扩大纳入企业范围。考虑到首个试点阶段最后一个履约期将于2016年中旬结束,上海方面将争取于2015年下半年出台具体的第二阶段分配方案。
同时,作为试点市场与全国市场的承上启下过渡之年,2015年部分试点也将继续探索区域碳市场的建设合作,通过分享试点的先行经验,帮助周边区域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为全国市场做好准备。
比如,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表示,交易所将在深圳市政府、深圳市碳交易主管部门的带领和指导下加强区域合作,扩大深圳碳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
作者:张晴 李雪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