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2015年中国碳市场看什么?

2014-12-30 10:49:58 太阳能发电网
2014年,碳交易在中国真正从概念落到实地,各试点用实践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并诠释了“排碳是有成本的,减排是可以创收益的”。 2014年最后一个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为全国统一碳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份发改委令也让我们对2015年寄予了更多的

  2014年,碳交易在中国真正从概念落到实地,各试点用实践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并诠释了“排碳是有成本的,减排是可以创收益的”。
  2014年最后一个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为全国统一碳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份发改委令也让我们对2015年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2015年,试点继续发展和完善,全国碳市酝酿起航,如何寻找最大公约数,何时以何种方式并入同一轨道,驶向2016年统一的全国碳市。
  清华大学核研院研究员段茂盛、中创碳投总经理唐人虎、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遥,三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对2014年年的中国碳市场进行了解读与盘点,并对2015年中国碳市场尤其是统一碳市场进行了展望。
  2014年试点市场研判
  记者:2014年的碳市场,您个人最关注内容是什么?
  段茂盛:我觉得有三块内容值得关注。第一是2014年完成了剩余试点也就是湖北和重庆的市场启动,标志着全部7个试点都开始正式运行。
  第二是已经启动的五个试点经历了今年首轮遵约,他们的遵约情况也很值得关注。遵约情况是对试点规则是否合理、体系设置是否科学、系统运行是否流畅、配套工作是否完整以及指标分配情况的全面检验,也使得试点市场经历了一遍完整的流程。最终各试点遵约率基本都在97%以上,还有100%完成的,应该说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第三是全国市场建设工作的推进,碳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明确了后续工作的大方向。
  王遥:我比较关注制度建设和价格的有效性。第一,碳市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市场,政策性浓重,制度设计是否完善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推动碳交易是为了形成合理的碳价,交易活跃、流动性充分的规模市场可提供明确的价格信号,为减排成本和低碳投资收益提供参考依据。
  唐人虎:过去一年中,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风险问题,是否会有碳市的“黑天鹅”出现。比如,碳市启动,企业是否能够接受这样一种减排的约束;价格方面也是一样,如果高了,会不会造成企业高成本履约或无法履约等等,这个风险可能来自碳市中任何一个环节。

作者:李雪玉 张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