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z方面则称,CIGSfab生产线落地中国,将以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为后盾,利用本地材料进行本地制造,还可增进中国本地就业机会
Manz方面则称,CIGSfab生产线落地中国,将以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为后盾,利用本地材料进行本地制造,还可增进中国本地就业机会
作为坚持看好CIGS组件的薄膜太阳能企业,Manz亚智科技在2015年上海太阳能展会上宣布了其最新的成果: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了21.7%,组件则创造了转换效率16%的新世界纪录。
Manz方面表示,与晶硅生产系统相比,ManzCIGS生产线总投资更低,显著缩短工厂部署时间,且生产成本之低廉在业内可谓无可比拟——CIGS的生产成本可达0.45/W(每瓦两块五人民币),其投资回报率超过15%,回收期小于6年。而其作为全球目前唯一一家能够提供CIGS交钥匙生产线的供应商,可以将客户的年产能快速从64兆瓦扩展到600兆瓦。
Manz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ieter Manz表示,此次的效率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Manz在共蒸镀工艺中于玻璃基板上应用了新一代CIGS半导体材料。且新的CIGS组件设计为一项创新的技术,能增加发电的有效面积,还能持续减少光学损失。
“相比于晶硅太阳能电池,CIGS技术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将在光伏产业未来的投资周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当下仍盛行于市场的晶硅技术相比,ManzCIGS组件成功实现了最低的发电成本。”他介绍说。
对于CIGS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Manz方面称,有绝对信心在不久的未来利用Manz在施韦比施哈尔市的创新生产线创造远远高于17%的组件转换效率新纪录。并称,Manz已经掌握了包括CIGS涂布后处理在内的实验室必要工艺。
Manz提供的数据还显示,在中国,从使用Manz的CIGS组件的云南石林1MW电站来看,CIGS方阵发电量超出晶硅方阵约7~10%。更为重要的是,Manz的CIGS电池组件在经历了两年的风吹日晒、雨雾侵蚀后,并没有出现功率的减退和损失,仍能表现出优异的发电性能,并为电站运营者创造了更多的发电收入。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陈颉认为,在未来的光伏组件中,CIGS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对于目前晶硅一家独大的情况,陈颉表示,要想抓住CIGS的商业机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包括共赢的投资:资金方(投资机构)、CIGS设备商、研发机构;共同制造:材料本土化、设备制造基本本土化、扩大产能到吉瓦级;共同运营电站;等等。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合作伙伴和商业应用。合作伙伴方面,必须尽可能的做到本土化,争取中国元素和中国伙伴。而在商业应用方面,需要认真考虑一种新的双赢合作模式,设备提供商提供生产线,并与用户共同开发材料本土化的解决方案。”陈颉称。
Manz方面则称,CIGSfab生产线落地中国,将以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为后盾,利用本地材料进行本地制造,还可增进中国本地就业机会。这些优势,决定了CIGS薄膜电池将成为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并最有机会为中国市场提高本地附加价值。
作者:张广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