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与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思考

2011-07-07 13:17:45 太阳能发电网
今年是大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的大陆经济发展轨迹将不同以往,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大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10年10月,大陆相继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

  今年是大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的大陆经济发展轨迹将不同以往,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大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10年10月,大陆相继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新兴战略产业在大陆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也是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方向,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

  一、两岸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对促进两岸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是大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规划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大陆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大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显著加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到2030年,大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是大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和探索可能的发展路径。

  两岸在未来五年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加强两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对促进两岸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形成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台湾近年来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相继提出了六大新兴产业(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创意、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四大智慧产业(云端计算、智慧电动车、发明专利产业化、智慧绿建筑)等规划,但台湾的资源少、内需市场空间有限,必须拓展这些产业的外部市场,尤其是大陆市场才能够使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获得足够的市场空间。两岸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诸多重合之处,双方应加强合作,把中国大陆日益强大的整体经济、综合实力快速崛起的优势和台湾企业极具活力与竞争力的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技术研发、投资合作、品牌推广等领域的合作,突破两岸发展新兴产业共同面临的瓶颈性问题,如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应用技术的拓展和新产品市场的培育等,推动两岸新兴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形成跨两岸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两岸新兴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提升两岸新兴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过去两岸产业合作采取的是台湾接单—日本进口—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模式造成生产链中附加值最高、具备技术与市场垄断性的前端关键技术、产业标准、品牌,以及后端的通路、服务和市场均以欧美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两岸产业则主要承担附加值较低、依靠低成本价格竞争的中端加工生产部分,两岸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处于较低地位,未来两岸在新兴产业合作方面应寻求新的分工合作模式,两岸应共同制定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合作构建新兴产业的产品通路体系、争取产品定价话语权,强化两岸新兴产业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提升两岸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二、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的重点方向

  两岸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有诸多重叠,根据两岸各自的产业优势,未来两岸可以在以下几个领域展开重点合作

  1.两岸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LED产业的合作。

  大陆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台湾也规划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和LED产业做为其绿能产业的主要部分,预估到2015年台湾太阳能电池可占全球产值的20%,连同上下游产值可达151亿美元。台湾力图成为全球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地和全球最大的LED光源和模组供应地。目前两岸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由于缺乏沟通和协作,两岸在国际光伏市场价格、技术标准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决定性的话语权,因此两岸应实现优势互补,优化整合产业链,共同开拓太阳能光电产业市场,逐步实现太阳能 光电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如大陆在上游硅材料方面有较大生产能力,但纯化冶炼技术较弱,台湾具有高品质的中游代工技术,两岸可共同开发材料方面的生产技术,形成完善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两岸还可共建国际级的认证实验室,联合开展光伏产品的国际标准制订、检验和认证工作,从而将两岸的产量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LED产业方面双方也可开展关键新材料的共同研发,并制订共同技术标准,大陆也可为两岸LED产品的大规模使用提供市场。

  2.两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开展合作。

  大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的发展目标是推动新一代移动通讯、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台湾近年来也加快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鼓励业者投入通讯技术创新应用发展,推动台湾通讯产业由制造导向转向需求导向,爱台十二项建设中也包括了“智慧台湾”等通讯相关应用与基础建设推动方案,将有助于台湾成为国际宽带网路普及与应用形态的示范区。两岸可根据双方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方向,将两岸信息技术合作的侧重点放在与互联网电视相关的数字技术和芯片技术开发上,3G系统的终端设计制造和3G技术的应用、数据增值服务,无线宽带城市基础建设与应用服务,4G国际技术标准的共同制定等方面。

  3.两岸在精密机械制造方面展开合作。

  高端制造产业是大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产业,大陆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着重发展大型航空器、卫星及空间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设备等,而基础是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的以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台湾在精密机械产业方面有一定基础,2008年的产值达到212.5亿美元,台湾的精密工具机与零组件产值更是稳居世界第三位。但台湾的精密机械产业仍以生产制造为主,属于整个产业链中附加值被压缩的部分,两岸可以在精密机械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提升两岸精密机械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品价值。台湾在高科技制程的规划与自动化量产规划有丰富的经验,大陆发展高端制造业,也需要庞大的精密机械零组件供应体系支撑,台湾高科技设备厂商可以协助大陆相关产业规划设置生产线,台湾精密机械产业也可凭借大陆庞大需求市场的支撑,巩固其在全球机械制造业中的优势地位,推动两岸成为全球精密机械制造业的核心市场和生产基地。

  4.两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展开合作。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大陆希望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效能、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大陆具体目标包括:第一,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第二,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台湾电动车整车和零组件关键技术已进入全球一流水准,产业链布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大陆的庞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为台湾的电动车扩大产销规模提供支持,两岸电动车业可通过密切合作共同提升两岸电动车技术水准,在全球电动车产业竞赛中拔得先筹。

  三、推动两岸新兴产业合作需加强两岸产业战略协调互动

  1.两岸新兴产业深入合作需要制定共同的产业发展愿景。

  过去两岸的产业合作存在着产业政策尚未对接,缺乏规划引导、两岸企业市场结合度不高,优势互补的企业尚未实现有效合作等问题,当前为了推动两岸新兴产业的深入合作,在重点产业领域需要制定共同的发展目标愿景及相关合作措施步骤。这有利于确定台湾新兴产业及相关企业在中国大陆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充分发挥两岸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合作潜力,加快实现两岸新兴产业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达到共同提高两岸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二五”规划时期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大陆为此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囊括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0个部际协调小组单位,负责起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等工作。两岸的产业规划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当前两岸现存的各类沟通机制,尤其是ECFA的相关联系机制和两岸产业合作搭桥机制进行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愿景探讨,争取尽快把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内容纳入相关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创建两岸新兴产业多层次合作平台和多种合作模式。

  两岸开展新兴产业合作,应在产业、行业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建立合作平台。两岸的产业协会目前已开展了相 当程度的合作,应进一步建立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如建立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共同召开面向两岸和全球的产业发展论坛,深化两岸产业对口合作,吸纳国际领先技术发展成果,提出长期合作目标和思路,这对形成两岸产业共同技术标准和两岸新兴产业联盟具有重要意义。大陆提出要通过体机制创新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两岸新兴产业界也可采取多种模式促进合作,如可选择两岸互补性强,社会效益显著,但尚属产业化初期的新兴产业项目,建立两岸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合作示范工程,开展从产品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投融资保障、生产制造到产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全生产供应链的全程合作,探索两岸新兴产业有效合作的多种模式。(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 钟焰)



作者: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